用心發放每一份真相資料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九日】像許多同修一樣,幾年來,助師正法中,我也在不斷的發放著各種真相資料,做著救度眾生的事。這些資料中,有單張的《明慧週報》、還有明慧上推薦的真相小冊子,以及《風雨天地行》、《九評》和神韻光盤等資料。過程中,有幾點體會在此與同修作個交流。

發放真相資料,為的是講真相救人,是一件神聖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心來做,不能泛泛而為,對明慧已作明確要求的,像神韻光盤不能與其它資料一同發放,要單獨發等等,我們就要真正抱著對眾生負責的心態,不折不扣的、踏踏實實的去做好才行。面對面發放神韻光盤時,通常我會告訴他(她)說,這是國外演出的經典曲目,演的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事,內容非常精彩、豐富,看神韻受益很大,目前在大陸還是買不到的,所以像神韻這樣的光碟,很珍貴、很難得,一定要珍惜和保存好,也可多傳給別人看看。

這樣一說,人們不僅知道了神韻晚會的神奇、經典和高雅,同時也知道了神韻光盤的來之不易,有緣得到光碟的人,高興和慶幸之餘,也更加喜愛和珍惜神韻了。許多時候,當面發給世人神韻光盤時,我看到人們在謝聲中,都微笑著接過光盤,悉心收存起來了,說,帶回家後一定好好觀賞這台晚會。

珍惜發放的每份真相資料,就是在珍惜每次世人得救的機緣。派發資料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在各種場合,遇到其他同修發的資料。一次在樓道牆角堆放的紙箱上,發現一個用廣告紙摺疊包裝的紙袋,袋口處還釘了一個釘,可能有一段時間了,袋上積落了一層灰塵。我推測是真相資料,過去拿起來打開一看,裏面包了一份小冊子和兩張傳單,再看資料日期,已過去幾個月了。於是我取出來,與我隨身帶的資料從新搭配了一下,裝入資料袋,發給了世人。

同修的用意可能是為了保持資料的清新、整潔,但現在由於各式廣告太多,所以像這樣包裝,有時很難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造成資料不能及時傳給世人,而延誤了世人得以聽明真相的機緣。因此,真相資料用包裝袋包好後,最好發到住戶的門上或訂報使用的報箱內,讓世人能及時收到資料,以便於他們隨時閱讀和相互傳看。

我們知道,每份資料都凝聚著資料點同修的辛勤付出,所以我們發放資料的同修,還要多注重資料的實效和時效性。到資料點取資料時,如覺的眼下時間充裕,有條件和機會去發,可適當多拿一點;若臨時還有其它事要做,覺的一時發不完,那麼也可暫時少帶一些,不一定每次都拿很多來發,或許其他同修還沒取到足夠的資料呢。還有一點,我們在發放過程中,為了更穩妥有效的發放資料,真正把救度眾生做到實處,對發放情況,最好及時與資料點協調的同修經常作個交流,以便於同修更為適時的製作出各類資料,救度眾生。對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每份真相資料,承載著同修救度世人的使命,都是有著生命存在的。正法時期,同修製作發放的每份資料,真能起到講真相的作用,也是這些資料的萬幸之事。記的以往同修交流時,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同修拿來一些資料,因事好多天過去了,積壓在那裏,還沒發出去。一天,他在夢境中,看到人家的田地裏都播種好了,整齊的長出了一片綠色作物,而自己的地裏因沒去播種,還是光禿禿的,眼看過季了,甚麼也沒有,夢境一下子點醒了他,想到自己的情況,於是他趕快找出積存的資料,全部發了出去。

有時偶爾也會遇有個別不明真相的人,在無知無明中,扔掉資料的現象。作為大法弟子就要珍惜資料,完滿的做好這些事。同時我們在看到這些現象時,還要對世人曉之以理,講清利害關係,在大法弟子全力救人的今天,丟棄和毀壞用來救人的資料,意味著甚麼,其實是不言而喻的。「人的一思一念,一點點的想法,都不會錯過眾神的眼睛。」(《二零零七年紐約法會講法》)師父在《轉法輪》中也說過:「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當中,人們做完這個事情,就是人一揮手幹甚麼事情,都是物質存在的,做甚麼事情都會留下一個影像和信息。」

現在,隨著我們不斷的講真相,這種丟棄資料的不良現象,已是越來越少了,尤其網上報導出來的一些毀資料而遭惡報的事,許多人都在覺醒,從而倍加珍惜每份資料。其實對丟棄和毀壞真相資料的現象,師父早在講法中明確講過了:「作為大法弟子是珍惜的,但不要與常人生氣,還是慈悲對待,人把傳單丟了那只能說他機緣錯過了。但是,到那人真的不行、救不了的時候,神會算其是罪。」(《各地講法三》〈大紐約地區法會講法〉)

真相資料,讓人明理明心,給世人帶來福益和祥運,也帶來人生新的希望。因此,珍惜資料,平安祈福的新氣象,當今已成為更多有識之人的良善選擇,人們由此也更懂得真相資料的珍貴。幾年來許多人在不斷閱讀資料的同時,還經常通過親朋好友,向我們的同修追要各種真相資料看。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製作資料,還是走出來發放資料,我們的言行和修為,都要時刻從法上出發,心繫眾生,上心做好每一件救人的事,以無愧於自己的使命和誓約。

「了解真相是得救的希望」。當人們真的明白這些時,他會體會到同修講清真相的良苦用心,也自會體察到同修慈悲救人的無私善舉。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