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背法中修去人的觀念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九日】我七歲的小外孫有一次趕上了小組學法,同修們鼓勵他也一起跟著學,他爽快的答應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在準備學時,他竟先對我說:「姥爺,你把法背下來多好哇!就不用拿書看了,去哪就學到哪,想學就學、別人還看不出來!」

當時我很吃驚,這哪像二年級小學生能說出來的話呀?此時,我悟到了:這不正是借他的嘴,慈悲點化我應該堅持背法,從而儘快提高上來嗎?打那以後,我便開始堅持背法。在背法的過程中,開始嘗到了背法的美妙,並在不知不覺中,修去了許多人的觀念。

師父說:「我講法的時候,我是帶著很強的能量在往你腦子裏打。你可能出門想不起我講的具體是甚麼,可是你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會想起我講過的話。」(《轉法輪》

沒背法時,這段法我看了數遍,也沒有甚麼印象就過去了;可背法後,在我的腦海裏時常翻出「歲數大了,怕記不住」這一人的觀念。此時,我竟不知怎麼的,一下子把他用在了除去干擾我背法的這一觀念上。

我明白了:背法時老是認為歲數大了、怕忘,這就是人的觀念。越怕忘越重複就越是加強這一人的觀念,結果人的觀念越強,就越干擾背法。同時老是用人的觀念去想,這就又是執著。不去執著它,只管靜心的去背,當時背會了,在你明白的一面、也就是神的一面,就已經在同化法,所以事後你在人的一面真的把他忘了。可是在遇事時你神的一面就會想起師父講的法,這個過程不正說明你在這一點或在這一句法理上同化法了嗎?

我雖然是老年同修,在人的方面是老年了,記憶力差,可在修煉人面前他就是神,他不存在記憶力差不差的問題。由於干擾背法的人的觀念去除了、所以背法就感覺非常的輕鬆了。

記得一天早上,我急需想從大硬盤裏面提東西,做當地真相資料,在提之前,我想到了技術同修說過,一般先用明慧網下載的升級的「小紅傘」對硬盤殺一下毒(即「掃描」),防止有病毒侵入電腦。這一掃描,還真的出現了「病毒符號」,一看還都是不認識的英文,我就傻眼了,同修是說過:要是病毒點「刪除」、要不是或叫不準的點「拒絕訪問」或「忽略」,也交待過在哪一行的位置上,可因為我不會識別哪個是病毒、哪個不是病毒,所以哪個地方都不敢點,怕點錯了。於是,我一律點「確定」這沒事安全,結果是掃描完了,一統計共點了九個。

這時我想:「乾脆大硬盤別打開了,文檔也別提了,還是先找技術同修來給看一看吧。」便去給技術同修打了個電話,她爽快的答應了。可一連三天過去了,技術同修還沒來。到了第四天早上,我有點著急,便給技術同修又打了個電話:「你今天有時間嗎?」同修反問我一句:「你等著著急嗎?」聽同修這麼一反問,我當時就動了感情,竟脫口而出:「我要不著急能給你打電話嗎?」說完我便把電話給撂了。

撂後,我很懊悔自己,意識到這話裏面竟隱藏著對同修未能及時來而存有不滿意、不慈悲的抱怨心、急躁心、不善的心嗎?由於我那時正在背法,還真能想起師父講的,「修煉就得在這魔難中修煉,看你七情六慾能不能割捨,能不能看淡。你就執著於那些東西,你就修不出來。」(《轉法輪》)

於是我就開始在自責中向內找,看有甚麼執著的東西,從中我發現自從找技術同修配合、解決技術上的問題,證實法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次數的增多、頻繁,自己在潛意識中,還真的、不知不覺的對技術同修、對技術產生了興趣,並逐漸的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和執著。由於依賴心的形成,執著未去,所以在做好三件事、證實法時,就忽略或很難做到「做事先考慮別人」(《轉法輪》)。

與此同時,因有背法的基礎,我便從法理上,又發現了對技術同修打電話時,好動感情的背後,有一個從未覺察到的,正像師父所指出的「人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痼癖,他不用理性去看問題,他喜歡用感情去看問題。」(《北美首屆法會講法》)這一頑固的人的觀念。這意外的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應,頓覺自己心性在提高、心境在昇華。

為了同修之間的安全,通過背法,一切有關大法的事和同修聯繫的電話號手機號我都用腦子去記。一次,一位同修的手機換號了,來告訴我,說完後她看我像不在意的樣子,便說:「你拿筆記下來,別忘了,省的有事想不起來,誤了事。」當時我回答說:你別多說了,你說一遍時,我就記住了。當時我並不是顯示,她說號碼時,就已經入腦了,我知道這是背法增強了我的記憶力的效果。

事隔好長時間,我有事急找這位同修,到公話亭打電話時竟想不起來她的手機號了。我當時就靜了下來,心想:作為修煉路上的神,哪有記不住的理?況且眼下又有大法的急事,需要同修來配合,就這樣一想,手機號想起來了。同修吃驚的說:你的記憶力還真好,時間這麼長了,我的手機號還記的那麼準確。我說:你可別誇了,我今天是背法了,是師父給了我智慧,增強了我的記憶能力,我才想起來的。

就這樣,我通過堅持背法,不僅加深了對師父講的法的理解,在遇到問題時能從法理上去認識,而且還修去了我諸多的人的觀念,從而使自己在助師正法修煉的路上,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的歸正、提高、昇華著自己。

個人點滴體悟,如有不足,請同修慈悲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