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 救度眾生為己任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近日,在和兩名同修交流時,因提及到一些個人家庭問題時,讓我們從法理上再一次昇華了「家」的概念。

這名女同修的丈夫(常人)二零零七年去世了,家裏就剩她一人了,又在農村,三個女兒都在城裏上班,她就把農村的房子賣了,到城裏的大女兒家住(三個女兒雖然修煉,但不精進。大女兒的丈夫雖然不修煉,但也支持大法,家庭環境很好)按理說,這樣的情況下,正是我們這位同修在家庭中帶好兒女們修煉的機會,同時又有時間出去講真相救人(孩子們中午都不回家吃飯),可這位同修在女兒家就是住不慣,她說總覺的不是自己的家。於是考驗來了。有親屬要帶她去一個地方打工,說是工資很高,她一想,正好,趁著自己還能幹,能多掙點錢(其實她並不缺錢)不說,正好工作的地方就當成自己的家,沒有約束,自由多了,在工作中也可以講真相救人嗎?(事實上她說要去的那個地方是一個很閉塞、人煙稀少的山區,很可能連資料都得不到,更別說有同修交流的機會)。她問我該不該去。當我靜靜的聽完她的講述,我看到了她有一些人心(求安逸心、顧慮心、利益心等)不但沒有去,還用大法工作來掩蓋著,迷在執著中了,沒有走出修煉人要去掉的那個「私」字。作為同修,她的事就是我的事,於是,我沒有任何隱瞞的把自己在這件事上悟到的法理毫無保留的跟她談了出來。

一、哪裏是我們真正的「家」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家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沒結婚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家,結婚後和丈夫生活在一起是家,兒子娶媳婦是家,女兒出嫁又是家……原本就是一家人,卻分的如此複雜。就像這位女同修一樣,儘管女兒、女婿願意孝敬母親,她還是自己在心裏把自己當成外人一樣,覺的不是自己的家,在她的觀念中,農村的家才是自己的家,這裏怎麼都是女兒家,住起來很不仗義。事實上,這都是我們人在後天形成的觀念迷惑了我們,人世間的情牽制著我們,間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本性,嚴重的阻礙了我們的修煉,失去了修煉人應有的慈悲之心。

談到「家」,我有著修煉中永遠都不能忘懷的一段記憶。那是一九九九年七二零迫害開始時,九月末,我和當地的兩名同修去北京上訪。剛到北京,當地同修到車站接我們,走在路上時,身邊的北京同修突然問我:「想不想家?」我脫口而出:「不想」,同修又問我:「真的不想家嗎?」剎那間,我的身體猛地一震,他話語中的「家」字深深的震撼了我,驚醒了我,這話語好像是師父在問我,我突然覺的我說不想家時,大腦思維中還是人世間的家,而真正的「家」是我們來時的地方,那裏有我們的親人在翹首企盼。我抬眼望著夜空,漫天的星斗彷彿一顆顆期盼的眼睛,一時間我甚麼話都說不出來了,眼淚「刷」的一下湧出來,一路上,我一直在哭,眼淚怎麼也止不住了。是的,我們修煉是為了甚麼?是為了我們的親人;我們不畏強權上訪是為了甚麼?是為了我們的親人;我們不懼危險講真相救眾生是為了甚麼?還是為了我們的親人。「生命只能為其那個境界中的生存方式而存在。如果說你是個大覺者能夠管下邊很多事情,那你可能就為更多的生命而存在,就是這麼一個關係。」(《長春輔導員法會講法》)

「人家說:我來到常人社會這裏,就像住店一樣,小住幾日,匆匆就走了。有些人就是留戀這地方,把自己的家給忘了。」(《轉法輪》)我們身邊不乏有這樣一些同修,在今天宇宙正法,乾坤再造,盡在收尾之時,還在為那個所謂的家忙碌著,房子怎麼裝修的好呀,兒女考上甚麼名牌大學呀,孩子找甚麼樣的對像呀,事事都要操心,忙得不亦樂乎。我在這裏倒不是說常人的事我們都不要管了,作為修煉人,而是要隨其自然,想想《轉法輪》中師父告訴我們的「有的人講:我多掙點錢,把家裏安頓好,我就啥也不管了,我再去修道。我說你妄想,你干涉不了別人的生活,左右不了別人的命運,包括妻子兒女、父母兄弟他們的命運,那是你說了算的嗎?另外,你沒有後顧之憂了,你甚麼麻煩都沒有了,你還修煉甚麼?舒舒服服的在那煉功?哪有那種事啊?那是你站在常人角度上想的。」同修呀,分清哪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該為那個「家」操心點甚麼吧。

二、四海為家救度眾生為己任

在我們的頭腦思維中,有很多後天形成的觀念都是不易察覺的,在多學法中,用法理破除掉這些不好的觀念,去掉各種執著,做好我們大法弟子目前應該抓緊時間要做的三件事。經歷這麼多年的艱苦修煉,我們大法弟子應該更加成熟了,在學法方面,應該更加理性的去認識法了,別再讓師父為我們操心了。

師父不辭辛苦,四海為家,國內國外傳法,歷盡艱辛,從未言苦,慈悲救度著面臨淘汰的宇宙眾生。作為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助師世間行是我們下世前的洪願與誓約,哪裏有需要我們救度的眾生哪裏就是我們的家。遇到事情多考慮別人,少為自己打算,你就是無私的;心裏裝著救度眾生的事,你就沒有那麼多人的感受了。記的有一次我跟同學講真相,他聽明白後,真誠地對我說:「你是來拯救我的!你是神派來的!」此時此刻,一個面臨厄運將被淘汰的生命得救了,這是我們大法弟子最值得欣慰的事,這才是我們「回家」路上值得盡心盡力的事。

個人修煉體悟,在法理認識上如有不足,請同修慈悲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