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上海提籃橋監獄對大法弟子的迫害依然殘酷(圖)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日】上海提籃橋監獄內部通用有個專用詞叫「技術處理」,大概意思就是裏面警察借用各種理由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來處理整治犯人而又不被外面人發現找到把柄。實際上提籃橋監獄處理問題最主要的特徵就是陰險狡猾並且狠心毒辣。為了要擺平他們認為難搞的人時一貫有這樣的做法--「不讓家屬接見」。原因在於不想讓惡行敗露,維護虛假名聲,目的是為了更好迷惑家屬與世人,這就是中共真實的本性「假、惡、鬥」。

近來得知幾個大法弟子已經幾個月沒有得到正常的接見,幾個大法弟子現在被關押在提籃橋一監區內。監獄方無視家屬應有的正常權力,剝奪了家屬的探視權與知情權。610則輕描淡寫聲稱是大法弟子在監獄中的表現不好而導致的。大法弟子在4、5月份與家人接見時就囑咐把冬天的衣物準備好送入監獄,而另有大法弟子則告訴家屬:「最多失去生命也決不低頭……」

從這些隻言片語中,不難看出一監區內對大法弟子所迫害的形勢相當嚴重。

一直以來,提籃橋監獄警察口口聲聲為自己辯解是「講法律」,而且是在公正執法,聲稱大法弟子曝光出上海提籃橋監獄的情況是編造的。對此借曾發生在提籃橋一監區內殘酷「依法執法」的事情述說一下,讓世人再次看一下上海這百年「文明」老監獄在這「人權最好時期」是如何「改造」人的,如何體現出惡黨的「人性化」管理。

大法弟子熊文旗在一大隊絕食期間被警察指使的犯人打成頭皮脫落頭蓋骨外露

一監區(重刑事犯大隊)四中隊(暴力犯中隊),惡警指派多名死緩、無刑期的重刑犯看管法輪功學員熊文旗,直接指令 「只要不死,哪怕搞得只剩一口氣也沒有關係」。 少則四五個多則七八個人,兩人一組輪番迫害熊文旗,累了就換人,從早到晚每隔二小時搞一次,每天搞得熊文旗精疲力竭癱倒為止。

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熊文旗被這些流氓折磨得皮包骨頭,奄奄一息直至休克,提籃橋監獄竭力想掩蓋事實,對外宣稱說是他自己絕食造成的。

打手們為了得到「勞改積極分子」減刑一到二年的利益,不顧熊文旗被綁在床上一年多,肌肉萎縮、身體極度虛弱,強行拉他從早晨5、6點鐘開始罰坐到晚上8、9點鐘,那些無人心的罪犯在「罰坐」上翻花樣,大凳子改為小凳子,後將繞電線圈的塑料圓盤當凳子來罰坐,圓盤表面凹凸不平,時間一長肉與骨頭就會陷落凹凸中痛苦異常。這樣的罰坐每天15個小時不然就不給熊文旗睡覺。

平時打頭打耳光更是家常便飯,隨手就來。惡徒們把熊文旗的鞋子襪子脫光,用木棍狠命的打腳底,把棍子都打斷才罷休,它們說這樣疼又看不見傷痕。犯人打手還拿骯髒的掃帚往他的臉上猛戳,弄得滿臉傷痕,對外說是他自己抓破的。熊文旗的頭被這些流氓打得到處是血泡、血腫,結起來的血痂厚得像戴了一層頭盔,當有外人質問時,他們就說是他自己撞的、摔的。

在惡警的強大壓力下,犯人打手不斷的加大「力度」並赤裸裸叫囂:「現在不需要你配合,不需要你放棄絕食抗議,現在就是要搞你,搞到你出去,讓你生不如死」。惡警指派的打手藉口缺乏運動需要「鬆動筋骨」為由,把他架起來像打樁一樣往水泥地上夯,吊起來往牆上撞,還用手猛戳他的兩肋,腰際,用腳拼命踢他的兩腿,膝蓋,擠踹他的胸部,搞得熊文旗全身青一塊紫一塊。

打手們不斷想出各種方法來折磨熊文旗,如「噴氣式飛機」、「蹺蹺板」、「簡易老虎凳,這些犯人打手還以「灌食」為藉口,在每次給他「活絡筋骨」折磨之後,將他摁住把辣椒粉、花露水、風油精往他嘴裏、鼻子裏倒,往眼睛裏塗抹,再用木棍撬開他的嘴並頂住,塞進橡皮管,捏住鼻子不讓他透氣,往嘴裏灌水,嗆得他透不過氣來,把刺激物都嗆到氣管裏去了,直接導致熊文旗氣管發炎,肺部嚴重感染,出現生命危險而被迫送往監獄醫院。

在提籃橋一監區被非法關押的大法弟子有杜挺,強迫灌食而嗆入肺中2000多毫升流質,造成的肺部嚴重水腫,監獄方面不給他與妻子接見的理由是杜挺身體不好不能接見。而現在加拿大公民林慎立的弟弟林鳴立,在既無人證又無物證的情況下,普陀法院宣判了他6年刑期被關押在提籃橋一監區,已經幾個月沒有與家人見面,理由是他在監獄中表現不好而剝奪了家屬的探視權與知情權。

另一位大法弟子郭錦富於2006年7月被綁架失蹤後,家人一直沒有他一絲的消息,可是在未通知家人的情況下徐匯法院對郭錦富非法秘密判刑3年現被關押在一監區內。他的妻子與女兒已有幾個月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了,不知他現在的處境怎樣?

這些所謂的執法者,你們能真實做到依法執法而不是為了利益為了職權,根本不需要口頭上的認識與作為,因為事實勝於雄辯。大法弟子本著善意一直在與你們講述大法的真相,講述當今中共利用手中的權力、不講法律迫害著大法弟子與世人,同時共產黨也在利用著你們對世人在真正犯罪。人唯有道德的存在才配稱作為人。如果當人沒有了人的思想與良知、做人的標準的時候就如同動物一般,是要被老天所淘汰的。每個人的生命來之不易,不要把自己的生命當成兒戲與玩笑。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