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真善顯大忍

——寫在「四二五」八週年之際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三日】(明慧評論)自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五日萬人大上訪,到後來持續八年的和平理性的反迫害,法輪功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多少苦難,多少艱辛,八年的承受,人們難以想像。但是,法輪功走過來了。

不過,還有的人在想,「政府說不讓煉,就不要煉了,自己實在覺的好,就在家偷偷煉,對外不要說。──法輪功講『真善忍』,那為甚麼不『忍』呢?」

這種說法的背後,摻雜著同情和不解。一是覺的共產黨多狠啊,跟它鬥有甚麼好結果?何不忍一忍?二是對法輪功學員的講真相、反迫害不理解,認為是沒有「忍」。

「忍」,到底甚麼是忍?怎樣才算忍?

人們常說,「忍」是「心字頭上一把刀」,剜心透骨。的確,「忍」,意味著付出,意味著堅持,意味著承受,意味著別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

有人也許會說,面對江澤民團夥對大法和師父的惡毒攻擊和對法輪功學員的全面打壓,別的學員要去上訪,要去澄清真相,他沒有去,他「在家偷偷煉」,他說這就是忍住了。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在家偷偷煉」到底是在「忍」甚麼呢?

當報紙、電視、廣播、網站上鋪天蓋地的造謠誹謗攻擊法輪功及其創始人時,他躲開了;當單位要他寫不煉法輪功的保證時,他寫了;當鄰居問起他還煉不煉時,他搖搖頭說早就不煉了;當同修要來串門時,他找藉口謝絕了…… 然後,在家裏「偷偷練」。班照上,學照念,工資照發,就業、升學、提幹、住房、退休金,甚麼都沒有損失,人們不禁納悶,他在「忍」甚麼呢?

只有被攻擊者、被侮辱者才能有資格談忍。「罵我老師,我不還口,我忍了」,是否意味著被侮辱的不是他的老師,他無心去替他老師「忍」。「看到別人受傷害,我忍了」,因為他不是受害者,他無意去替別人「忍」。實際上,由於怕心和各種顧慮,認同「在家偷偷煉」不過是把自己與作為一個整體的大法分隔開來,在江澤民團夥和中共造謠誹謗法輪大法和大法師父時,自己成了旁觀者。

細追起來,面對電視上那些惡毒的誹謗,他可能心裏會有一絲內疚,覺的自己對不起大法和師父。但「內疚」不是「忍」。

「忍」是一種美德,是和「真」「善」並列的崇高美德。「忍」不是「懦弱」和「偷生」的代名詞,是理智清醒的內心選擇和意志堅不可摧的行為表現。

當法輪功學員站出來維護大法時,那才是把自己同「真善忍」連在了一起,成了大法的一個粒子。所有針對大法而來的壓力和侮辱,大法粒子都在幫著承受。有承受,才能談到「忍」。當單位要你簽不煉功的保證時,你拒絕了,你得承受失去工作、失去學業的壓力;當你被限制不准為法輪功說話時,你上訪講真相去了,你得承受失去住房、失去退休金的壓力;當你被綁架到洗腦班,要你寫悔過書時,你拒絕了,你得承受不被人們理解的壓力;當你被投進監獄,在酷刑折磨下,你依然沒有放棄正信和修煉,你得承受中共對你的家人和單位的無理株連帶來的壓力;當然,更不用說面臨生命危險時生死攸關的巨大壓力。

面對種種壓力和危險,你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依然坦坦蕩蕩的去為法輪功說公道話,無怨無悔的去澄清真相,帶著真誠,抱著善意,去告訴人們大法好,告訴人們「真善忍」是宇宙的真理。這才是「忍」,以弱小的身體,去承受被江澤民團夥和中共操控的整部國家機器的壓力,展現著非暴力、和平、理性,真誠,善良,坦蕩,無怨,這就是「大忍」。

有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那是人基於利益的韜晦之計。法輪功學員要維護的是「真善忍」宇宙真理,要爭取的是堂堂正正的修煉正法的合法環境,要維護的是大法賦予每一個人的身心回歸向善的機緣。法輪功學員不只是為自己,也為人類的維護著邪不壓正的天理。「在家偷偷煉」決不是「真善忍」大法造就的修煉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維邏輯,當真正能使生命返回無限美好境界的大法被誣蔑,世間的人們因為不明真相而失去機緣時,法輪功學員們想的是快快讓人們明白真相、別失去他們那份珍貴的機緣啊!帶著這樣的心,他們如何能「在家偷偷煉」呢?正是法輪功八年來的反迫害,才打開了一片天,才讓無數的世人明白了真相,才使大法洪傳到了八十多個國家,才揭開了大法洪傳人類的歷史,才使無數的人為自己的生命選擇了美好的未來。

其實,是共產黨的強權暴力摧毀了人們對道義的信心,是共產黨的邪惡本性敗壞了社會的道德。中共統治下的社會不但沒有了「真」,沒有了「善」,更是變異了人們對「忍」的認識。見義勇為成了傻事,苟且偷生成了智慧。「在家偷偷煉」這樣的想法,不管初衷如何,造成了人們把矛頭指向受迫害者,而不是加害者,客觀上助長了江澤民團夥和中共的邪惡氣燄。

「真善忍」是圓容一體的。大法弟子在反迫害、講真相中,做到了真,做到了善,在真和善中,實踐著忍。法輪功學員的付出,也是在規正被共產黨破壞了的道德,為中國社會乃至人類的道德回歸奠定著基礎。明白的人說,法輪功學員八年持之以恆的理性反迫害是「大善大忍」。是啊,他們用自己高尚的付出,為人類展示了純正的「忍」。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