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一票難求的日子已在視野中

——瓦格納歌劇節的常客談新唐人新年盛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三月十八日】筆者是瓦格納歌劇節的常客。瓦格納歌劇院有一千九百個座位,每年夏天舉行三十天演出。第一天幾乎百分之五十邀請主流社會的名人。都說瓦格納歌劇節的排隊候票的觀眾已經超出座位總數的五萬倍了,有些觀眾要排隊等十一年,也有的等了七年,終於買到了一張入場券。筆者每年都能碰到這類觀眾,觀眾們時常感歎得之不易。今年我由於研讀了所有全球各個城市演出後的報導,從各地的觀眾評估上看,我感覺新唐人電視台主持的這場晚會將來也是這個發展趨勢,而且大有可能超過這個趨勢。為甚麼這麼說呢?

有一位巴黎的老太太,自從看了新唐人巴黎晚會第一場以後,便接連又去看第二場。看完第二場之後,又迫不及待的打聽接下來在哪裏還能看到,當知道柏林還有兩場後立即決定起飛趕到柏林晚會的演出地點,買了兩場的票。她激動的對一名不懂法語的德語現場工作人員說,那音樂往她內心深處去,每個節目都吸引她,說時還用手比劃著,通遍全身,往心裏去的動作。

慕尼黑的觀眾能到柏林來嗎?五百多公里喲。一位禮儀小姐告訴我,她偶然還真遇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女士與她的先生專程趕來了,她向禮儀小姐講,自己的母親是亞洲人,她自己從小就對中國的東西感興趣,在慕尼黑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關於柏林晚會的海報就決定和先生來了。

不要忘了這可是第一年在德國上演新唐人晚會,進而發生的故事。這兩個觀眾也是第一次偶爾聽說或者看到之後決定買票,而意外驚喜的。那麼若干年以後呢?

筆者個人也是聽說紐約曼哈頓的晚會第一場是演出陣容最全的一場,由於將來要走向與大劇院簽訂長期合同的那種商業運作發展模式,所以今年出DVD光盤的可能性不大,當場我就急了,也迫不及待放下手中很多重要的事,專程從德國飛往紐約,一飽眼福。久仰的交響樂團第一次現場伴奏,每一個節目都給我一個震撼,一個驚喜,一個思考。到最後結束時還沒回味過來呢,總是一種說不出的沒有看夠的感覺。甚麼是精神享受,花一百八十美元買一個最好的座位,飛機票毫不吝嗇,就圖個精神享受,精神享受族就是非常渴求高品位的藝術薰陶,看完之後能對自己說:「值了!」就真不虛此行了,沒有比這再美的事了,沒有比這再值得的事了,就這感覺。第一場爆滿是六千個座位,早已超過了瓦格納歌劇三場的觀眾哦。

這一天不遠了,就像世界各地的觀眾飛往瓦格納歌劇節一樣,就像人們傳頌著瓦格納歌劇的值得品味處一樣(當然新年晚會盛典的內涵拿這個歌劇節打比方都不太恰當了。但是其知名度,其不用做廣告的家喻戶曉程度,其以固定劇院近百年坐等觀眾的運作模式,其得票者引以為榮的樣子,其等退票者各國觀眾那連夜個個帶著睡袋熬通宵排隊在劇院門口售票處的場景,還是可以比喻新唐人晚會未來那種一票難求場面以及發展趨勢的。)如同想看的人認為值得付出去欣賞而等候十一年以上獲得一張票一樣,就像歌劇節的觀眾以在劇院門口電話亭給親人打一個電話為榮,就像各國觀眾在劇院書店購買瓦格納的相關印刷品或給親友在劇院郵局郵寄一張明信片那樣引以自豪的炫耀場面一樣,那一天一定不遠了(當人們對晚會的內涵有了深刻認識後),瓦格納歌劇節售票處全年都在運作,瓦格納之友協會各國都有,比如倫敦的觀眾告訴筆者,二零零六年他們協會只有三張票,不得已只能採取抓鬮的形式決定那三張票的得主。

當然,瓦格納歌劇院是守株待兔式的售票模式,歌劇院建造長達十多年,路特維希二世資助。新唐人晚會不太可能耗十年以巨資蓋劇院。不過,建立「全年固定提前售票處」還是非常實際的,只要各地巡迴演出的時間地點清單統籌安排迅速,全年售票處就遍地開花了。當你看完所有新唐人晚會的對觀眾的跟蹤採訪後,就更堅信,這一天不遠了。

很多觀眾回去以後都心傳心,人傳人哦,目前叩門的觀眾已經絡繹不絕了,世上就是有這樣的觀眾,他就願意早早提前一年把票買好,就圖個心裏踏實。人們在柏林晚會後的幾天也一直打熱線電話問德國哪個城市目前還會演?接下來的演出還要去德國哪個城市?明年還會有嗎?明年新唐人新年盛典在德國的時間地點現在能否知道呢?……

兩個月前,新唐人聖誕晚會剛結束不久,紐約有一家西人報紙在當地的新聞評論報導中就提到:今後人們如果要欣賞世界頂級的溶服裝、舞蹈、音樂、演唱和舞台背景藝術於一台的藝術或者追求有檔次的世界當前最高雅的藝術時,首當其衝想到的、脫口而出向友人提及、推薦的,自然應該是新唐人主辦的這類系列晚會。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