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使館無理行為再次破產
每年一度的阿根廷國際書展是全世界最大的書展之一。2006年從4月20日到5月8日,19天內有1400個攤位及1000場的各式各類的文化節目展出,預計如往年一樣將有一百萬以上的觀眾。因為這是一個極受歡迎及重大的國際水準的文化活動,參展的不止是全世界各大出版社、書商、連鎖書店、民間團體,並且所有大國都設有攤位,介紹自己的書籍及文化。中國大使館一向參加這個國際書展並且舉辦各式各樣的研討、文化交流會。
可是兩年前由於中共大使館企圖趕走第一次參加書展的法輪功學員,並且威脅大會如不撤銷法輪功攤位,它就退出。因為此無理的要求沒有被大會接受,中共大使館只有取消安排的文化研討會,並且退出了大會。一個大會人員向大紀元透露,兩年來中使館每年施加壓力,要大會禁止法輪功參展,並且說有法輪功,中國使館就不參加。大會只有說,那中共使館就不要參加好了,因為這是阿根廷,任何參加的攤位只要沒有暴力的行動,是有言論自由的,而且大會的宗旨是擁護人權的。該大會人員繼續祝賀大紀元的工作人員,說大紀元報紙做的太好了。
今年中共使館更無理的又使出同樣的招數,對大紀元的攤位提出抗議,要求大會取消大紀元的資格。2004年中使館文化及政治參事甚至直接找到大會的主席,政治參事的無理及惡劣態度使大會非常厭惡,這種極力不顧一切,用不合法、流氓的手段壓迫真相的行徑只能引起民主國家的人民更加認真的思考,這種行為一定只是為了要掩飾真正存在的事實。
由於中共的退出,從此這個國際書展不再展出中共的血旗和帶有共產黨毒素的文化及書籍了。
*阿根廷人:中共的所為是魔鬼的行為
大紀元攤位不僅展出西文的《九評共產黨》,並且提供大紀元領先報導中共退黨大潮的最新資訊以及關於中共勞教所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販賣的情況,以便廣傳這被中共封鎖的暴行真相。在這兩個禮拜以來,攤位吸引了很多人, 仔細的閱讀真相資料。一般阿根廷人都有對神的信仰,因此對中共活體摘取器官的行為紛紛表示這已經是魔鬼的行為了。
最初幾天,攤位的服務人員發現許多人接過資料一看,立刻退回,搖頭不要,臉上顯出厭惡的表情,並且迴避攤位。後來經過觀察和談話,發覺資料上正面醒目的標題是書名《九評共產黨》。原來人們一看標題以為這是宣傳共產黨的書籍和攤位,所以快快的迴避。服務人員表示沒有想到有那麼多對共產黨厭惡的人。所以印第二批的資料時,大紀元把書名改到下面,標題明顯的寫著「一本在崩解中國共產黨的書……」果然看到這個立刻停下的人特別多,也沒有人退回資料了。
*發生在書展上的小故事
有一位退休教授JORGE ROSSI,拿了10本《九評共產黨》說要送給他的朋友,並且解說因為阿根廷人對中國文化很嚮往,很佩服,看到中共的文化宣傳,誤把中共當作中國看待。《九評共產黨》這本書會把這個觀念給正過來。他又說中共奪權後,以純暴力統治了中國五十多年,為了它的生存,不惜殺死了八千五百萬自己的人民。中共輸出的文化不可能不帶著這種暴力的洗腦。他又說感謝大紀元給了阿根廷人民這個機會,認清中國共產黨的真面目,以及不要把中共當成中國。他繼續表示,他知道從中國來此的華人,心裏還很怕中共,也表明了五十多年中共的暴行對中國人有很大的傷害。他感到很難過,那麼多的中國人,到了遠遠的外國,還照樣的那麼恐懼他們的執政黨。
一個獅子會的會員走進攤位,看完資料後說國際獅子會有一個眼角膜庫,靠著捐贈供應需求者。可是供不應求,需要眼角膜的人遠遠超過捐贈眼角膜的人。這個問題2000年解決了,自2000年來,獅子會每年從中國購買眼角膜。他說他們每年下兩次訂單,不過他也曾經想過,眼角膜不是一個工廠產品,假如是捐贈的,只能保存10天。那如何可以按時滿足訂單的數量要求呢?他並且說他們被告知眼角膜都是中國死刑犯活體摘取的,可是他也考慮過如何每次能適時從活體摘取滿足外國所下的訂單?當服務員指出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是1999年開始的,他低頭不語。
有兩個阿根廷人問為甚麼媒體沒有發表這重大的新聞。他們要打電話給所有阿根廷媒體詢問。
有一阿根廷人表示,這種活體摘取器官行為如果以後真相大白,全世界的人會譴責自己,後悔不迭,為甚麼當時迷在中共給的經濟利益的謊言裏,違背良心和帶著假面具的中共打交道。
兩個十歲的小學生在攤位上簽名抗議中共暴行。過了不久又回到攤位,說她們想了一下覺的簽名不夠表達她們對中共活體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的憤怒,所以來問除了簽名她們還能做甚麼?她們拿了許多資料,準備到學校去傳達這個可怕的消息,讓同學,老師了解中共的真面目。
許多人都表明全世界應該立刻譴責中共的暴行, 儘早解救苦難中的中國人民,制止中共反人類的罪行。讓世上更多的人都知道中共不是中國,中共不能代表中國人民。另外了解國際政治的人一再表示,退黨潮及中共這種沒有人性暴行的暴露,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日子不多了,人們並且感謝大紀元不怕中共的恐嚇,所做的領先報導。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6/5/5/7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