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誠實守信 唯此為大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誠實守信是符合宇宙「真善忍」特性中「真」的一種表現,被視為「立身立國」之本。下面就是發生在清朝年間,一個不惜身家性命,一個不惜傾家蕩產,都將誠實守信看的唯此為大的兩個故事。

徐少漁是錢塘人,光緒庚寅八月初,他向彝齋借了一百圓銀幣,沒有立借據,只口頭約定一年以後如數償還。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漁中暑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際,他躺在床榻上一直喃喃自語:「還錢的時間快到了,我如果死了這怎麼辦啊?」

其妻子聽後對他說:「你現在重病在身,醫藥費都花很多了,而且你借的錢也沒有借據,所以沒有履行約定的必要了,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漁說:「他因為相信我所以才沒要借據,我怎麼能自己不守信用呢?」

徐少漁最後讓妻子將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兩件狐裘拿去賣了,共賣了九十銀元,又從別人那裏借了十圓,這才在約定的日期如數償還給了彝齋。沒過幾天,徐少漁的病痊癒了。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天津,那裏有個回民叫穆香甫,以買賣大豆為生,家中接連幾代都很富有,他因真誠厚道而受人敬重。

有一年,穆香甫生意失利變得非常困難,與他有往來的票號錢莊因為他的誠實厚道,都寬限他可以第二年再清償欠債。

穆香甫自己卻不答應,他說:「我只知道欠了人家東西,就一定要如約償還,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信用不可丟失,我們穆家從來就是這樣的。」隨即將家中很多東西都變賣掉,然後如約還清了欠債。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