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竹林寺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7)年,原名「沖沖措崗寺」,意為仙鶴湖畔之寺,初建為噶舉派寺院。文革中,該寺被毀,1985年重建。我們拐下滇藏公路,離寺院不遠的地方僧人用白色粉末在地上畫了花紋一般的界限,車不能再向前開了。我們的司機是信藏傳佛教的藏人,經過司機跟喇嘛們商量,我們還是被允許進入參觀。
寺院裏很清淨,沒有其他遊人,三三兩兩的穿著紫紅色僧袍的僧人們或休息或走動,年齡從十幾歲到四十歲的樣子。這裏比起其他的寺院少了濃重的商業氣氛,不收門票,沒有賣旅遊紀念品的。同行的人去進香,僧人說香也沒有明確標價,根據個人情況進些香火錢就可以了。
突然院子裏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僧人,他們都帶上了帽子,陸續進入大殿,然後門口的簾子放下來了,裏面傳出頌經的聲音。我們都很好奇,想看看裏面的法事。在司機的協商下,我們終於被允許進入大殿,但一切都要跟著司機做要小心。我們脫了鞋,進入大殿,裏面有些冷,沒有光,讓人覺得特別肅穆。僧人們圍坐在大殿四週和中間,位置的高矮都有區別,坐外圍的相對位子最低,中間的位子相對高,最高的位子上坐了東竹林寺現在的活佛,只有六歲。
藏人司機是俗家弟子,是受了戒的,他很虔誠,在每一尊佛像前都送經,拜佛,上香火錢。他還帶我們點了酥油燈,說這樣可以保祐家人平安。突然鼓點響起,僧人的誦經聲音也起了變化,時高時低。許多年輕的僧人快速離開大殿,一會工夫他們便提了大桶進來,開始給僧人分飯。僧人的飯很簡單,好像是白菜和米飯煮在一起的,每個僧人也只用塑料袋盛一勺吃。活佛和他們吃的一樣,看他和小喇嘛交流的時候一點不像六歲的孩子,很沉穩的感覺。
我們出了大殿,正準備離開,一個喇嘛主動過來說要帶我們參觀一下他們的寺院,我們有幸看到寺裏的許多珍藏品。進入側殿的門口有一幅很精美的六道輪迴圖壁畫,描繪眾生在六道之中的生生死死。二層供奉的活佛金身是寺院五世活佛在圓寂前進入山洞,後來僧人發現的時候除了眼睛沒有了,身體其他部份一點沒有改變。僧人們在活佛身體外塗了金粉供奉起來。文革的時候僧人和當地藏民又把金身藏在洞裏才得以保存下來。另一個讓僧人覺得驕傲的地方,是幾座純金製成的壇城(音譯),聽說是除了布達拉宮之外獨一無二的。寺院裏還供奉了許多佛像包括鍍金彌勒法輪佛像、白度母象、三世諸佛像、文殊菩薩像,還有唐卡(宗教捲軸畫)閻羅王群像,壁畫,以及其它珍品。
最讓我們驚奇的是在三層中間的殿裏供奉了一尊印度贈送的釋迦牟尼像,眉心和胸口各鑲嵌著一顆鑽石。
喇嘛介紹說,這尊佛像很神奇,如果是有「佛緣」的人,會看到佛像是微笑的,眉心的鑽石也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們都覺得佛像看上去是面帶慈祥的微笑的,於是我們開始站在不同位置希望借助燈光看到鑽石發光。也許是位置的關係,我們看到這顆鑽石在燈光下發出晶瑩的光芒,大家都高興不已。但領我們參觀的喇嘛說我們看到的只是鑽石的反光,他說:
「到現在為止,我只知道一個人來的時候佛祖像眉心的鑽石發光。這個人叫李洪志。他來的時候鑽石發出耀眼的光芒,像閃光燈一樣,持續了很久,有一個人拿出相機想照下來,但那個光就從額頭的位置進入了佛像的嘴裏,不再亮了。」
東竹林寺院的遊覽,讓我們的心境更平和,多了幾分清靜,少幾分壓力。寺院的喇嘛們都是非常樸實和友善的,他們的物質生活大多比較簡單,但他們的心態很富足,友善的笑容自然而發。
出了東竹林寺,天氣放晴了,藍天白雲下的雪山分外壯麗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