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傳統文化】說「臘八」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1月19日】前幾天是農曆的十二月八日,就是俗稱的臘八節。我看到書中關於臘八節的記載,原來在古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禮記郊特牲》曰: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也。臘月的稱謂源於上古神農氏時。古雲:臘者,歲終大祭。十二月初八,就是祭祀百神的臘祭日。由天子身穿皮牟(武冠)和素繒親自主持,共祭有八種和農業收成有關的神明:教導百姓稼穡的「先嗇神」神農氏;掌管農業穀物的「司穡神」後稷;古時田官之神「農神」;管田間廬舍、阡陌的「郵表畦神」;保護禾苗,捕殺老鼠和野獸的「貓虎神」;有功於農事堤防的「坊神」;保護水溝的「水庸神」;避免蟲害的「昆蟲神」。表達了人們獲得豐年,對上天風調雨順和其他許多神靈的幫助的感激之意,以及古人君子知恩必報,仁至義盡的倫理觀念。

古時的天子都要在冬至日舉行隆重的祭天和祭祖儀式,表達感念萬物本於天之情。秋天選擇甲子日進行祭祀土地的社祭,以彰顯「地載萬物,天垂像。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郊特牲》)。天子用以教導臣民讚頌天地之德和對天地心存感恩之意;這些體現的都是天人合一,敬天畏神,仁愛信義等中國古代傳統道德觀念中最基本,最本質的部份,也就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於天道的重視和對神佛的信仰,這也正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半神文化的最明顯的特徵。

而在共產惡黨的「黨文化」的五十多年不斷的破壞下,中國人大部份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傳統思想,失去了對「天意」和神佛的正信,更失去是對於自身內在的生命的省悟,忘記了修煉返本歸真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從而轉向追求外在越來越多的物慾和精神刺激,同時社會道德風氣急速下滑著,正是這種對華夏古老的天神的信仰和正統禮樂的尊崇的推翻造成的惡果。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