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認識「音」和「樂」

——還「音樂」本來面目之一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八月三十日】一切音的產生,都源於人的內心。人們的內心的活動,是受到外物影響的結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響而激動起來,因而通過聲表現出來。各種聲相互應和,由此產生變化,由變化產生條理次序,就叫做音。

將音組合起來進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舞蹈,就叫做樂[月,yue]。

樂[月,yue]是由音生成的,它產生的本源在於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動。所以心中產生悲哀的感情,則發出的聲就急促而低沉;心裏產生快樂的感情,則發出的聲就振奮而奔放;心裏產生憤怒的情感,則發出的聲就粗獷而激越;心裏產生崇敬的情感,則發出的聲就莊重而正直;心裏產生愛戀的情感,則發出的聲就和順而溫柔。這六種情感並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發才產生。

一切音都產生於人的內心。樂與事物的倫理相同。所以,只懂得聲不懂得音的,是禽獸。只懂得音而不懂得樂的,是普通人。只有君子才懂得樂。因此,從分辨聲而懂得音,從分辨音而懂得樂,從分辨樂而懂得政治的道理,這就具備了治理國家的方法。所以不懂得聲的人,不可與他討論音。不懂得音的人,不可與他討論樂。懂得了樂,就接近懂得禮儀了。禮和樂都懂,就叫做有德。

所以樂[yue]的隆盛,並不是好聽到極點的聲音。合祭祖先的禮儀,不一定要用味道極其鮮美的祭品。宗廟中彈奏的瑟,用音色沉濁的朱弦和底部有稀疏孔眼的,一個人唱歌,三個人應和,聲音沒有達到豐富多彩的完美的境界。合祭的禮儀,崇尚玄酒,盤中盛的是生魚,肉汁也不調味,食物的味道也沒有達到完美。所以,先王制禮作樂,目的不是為了儘量滿足人們口腹耳目的慾望,而是用禮樂來教導民眾,使好惡之情得到節制,從而回歸到人生的正途上來。

(選譯自《禮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