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德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4月19日】
李大亮,遷安州刺史。輔公祏破,以功賜奴婢百口。謂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錄而為隸乎。縱遣之,高祖咨美,封武陽縣公。

初大亮為李密所擒,張弼釋之,與定交。大亮歸唐,至尚書,常以弼脫其死,念有以報之,弼匿不見。一日識諸途,持弼泣,悉推家財與之,弼拒不受。乃言於帝曰,臣及事陛下,張弼力也,願悉臣官爵授之。帝遷弼代州都督,世皆賢大亮能報,而多弼不自伐也。(李大亮傳)

李大亮唐朝涇陽(今甘肅省平涼縣西)人,具有文武才略。唐高祖入關時,授官士門令。唐太宗時累升為劍南道巡省大使,因討伐吐谷渾有功,進封武陽縣公,其後官任右衛大將軍,兼右衛率工部尚書。李大亮為人忠誠謹厚,個性剛正義烈,深得唐太宗賞識。去世後,賜謚號為懿,追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陪葬昭陵。

當李大亮任安州刺史時,因攻破輔公祏之亂有功,太宗賞賜他奴婢一百人。大亮對百名奴婢說:「你們都是士族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逃亡,我怎麼忍心收錄你們為奴婢呢?」於是一一釋放,發送他們還鄉。

早年,李大亮尚未出身以前,曾經被李密所擒獲拘禁,當時有位張弼,暗中解救大亮,幫助他逃生,從此兩人定下交情。

其後,李大亮歸投唐朝,累官至尚書時,懷念昔日張弼救命之恩,念念想要報答恩德,於是四處探聽張弼的下落,但是張弼卻隱藏行蹤,避不與大亮見面。

有一天,兩人偶然在路上碰面,大亮緊握住張弼的手,喜極而泣,於是延請到家中,要將家財全部贈送給張弼,以報恩德,但是張弼拒絕,不肯接受。大亮無可如何,便上朝稟奏皇上說:「臣所以有今日,能以侍奉陛下,報效朝廷,完全是張弼昔日救臣一命之功,臣願將官祿爵位,轉授給張弼,懇請陛下賜准。」唐太宗聽罷,深受感動,於是任命張弼為代州都督官職。一時世人,對於大亮如此知恩報德,以及張弼不自矜功德的德量,稱揚讚頌之聲,傳遍天下。

(源自《歷史感應統記語譯》)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