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滌親溺器(圖)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八日】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

黃庭堅的父親黃庶(字亞父)慶歷二年(1042)進士,仕不得志,遂刻意於文詞,作詩學杜甫,有《伐檀集》傳世。舅父李常(字公擇)也是一位詩人兼藏書家。使黃庭堅從小生長在文學空氣濃厚的書香家庭。

黃庭堅自幼聰穎異常,五歲能背誦五經,七歲寫過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因此父親黃庶非常喜愛他。舅父有時亦來黃家,隨便從書架上取書一本查問庭堅,他能對答如流。李常為之驚奇,稱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黃庭堅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參加省試。詩題是《野無遺賢》,主考李洵看到他試卷中的「渭水空藏月,傳岩深鎖煙」,不禁拍案叫好。說黃庭堅「不特此詩文理冠場,他日有詩名滿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參加禮部考試,中了三甲進士,登上仕途。初任余幹縣主簿,後調汝州葉縣(今河南省葉縣)縣尉。熙寧五年(1072年),詔舉四京學官,黃庭堅考得優等,被任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縣)國子監教授。後來,黃庭堅還擔任過獨當一面的地方官吉州太和縣(今江西省太和縣)知縣等職。

元豐八年(1085年),司馬光任宰相。四月,黃庭堅被召入汴京任秘書郎。因司馬光的推薦,他參加了校定《資治通鑑》的工作;十月,黃庭堅被任為神宗實錄院檢討官,集賢校理,主持編寫《神宗實錄》。元佑八年,黃庭堅被任為國史編修官。

據二十四孝圖記載,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