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真實─從史前藝術之謎看史前文明(圖)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4年6月12日】摘要

本文搜集整理了幾則精采而未解的史前藝術之謎。包括歐洲的阿爾塔米拉的岩洞壁畫,拉馬什(La Marche)、三兄弟洞窟(cave of Les Trois Freres)的石版畫。南美洲藝術部份則介紹了ICA石雕、雕塑以及那茲卡巨畫。此外,還從史前以及遠古時代流傳藝術作品的神話生物探討神話傳說的真實性。最後,舉中國安徽凌家灘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的玉喇叭作品,說明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具備精密的機械加工能力,也透露出史前高度文明存在的極大可能性。

簡介

人類的史前藝術研究,不僅僅是藝術學家研究藝術史的一部份,也不僅僅是了解先民的創作能力與文化,更引人入勝的是,這些作品勾勒出當時的生活環境與社會狀況,能使我們更了解古代的文明。一般說來,古老的畫作繪畫技巧比較簡單、原始。然而仍有許多例外的情況,許多成熟且技藝高超的史前藝術作品成了一個個難解的謎題。本文由幾件比較具代表性的史前藝術作品,嘗試探討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由這些藝術作品聯想到的幾個問題,希望能藉此打開讀者對於史前文明的新思路。

從岩洞壁畫談起

歐洲的諸多岩洞壁畫一向是研究史前藝術不可忽視的重要證據。由索圖歐拉(Sautuola)在西班牙阿爾塔米拉發現的岩洞壁畫由於「技法太過於精巧」,曾經一度被考古學界指為發現者本人與女兒所偽造,然而後來證實這些利用高級顏料繪製的壁畫的確有16000年的歷史。


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地區(Altamira)洞窟中發現的野牛(Bison)壁畫。照片來源:M. Burkitt 'The Old Stone Age' (1955)

無獨有偶的,法國拉馬什(La Marche)地區岩洞內發現的石版畫也有類似的遭遇。發現者法國學者彭卡德(Leon Pencard)與古生物學者羅夫(St.phane Lwoff)在拉馬什山洞挖掘出1500個蝕刻著(engraving)圖案的石板,也曾經被法國史前學會(French Prehistorical Society)的同行認為是現代人所製,理由是:「這些石板畫太現代化,太複雜了,畫得太好了,很難說服人這些畫是洞穴的原始人畫的。」(The art was too modern, too sophisticated, too good - they said - it was inconceivable that such art could be the work of Cavemen!)我們由這段評論可以發現,「洞穴的原始人」是許多研究史前文物的學者對於當時(距今10000~15000年前)人類的基本假設。事實上,這些史前石板畫作的確看起來像是中古歐洲人所製,因為畫中人物的衣著裝扮與中古歐洲人雷同。


與中古歐洲人類似裝扮的新石器時代人類畫像


彭卡德在1940年發表的《馬格德林文化人類圖畫圖解》「human iconography of the Magdalenian」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他發現的石板人像畫。馬格德林文化是指公元前一萬到一萬五千年法國一帶的史前文化
「Cave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from https://www.hominids.com/donsmaps/cavepaintings.html

根據Jiri Mruzek的研究,庇裏牛斯山區的三兄弟洞窟(cave of Les Trois Freres)發現的石板畫包含了X光透視法,立體透視法以及複雜的幾何構圖與規則。其中一幅畫作是一位騎士穿著一件背心,一條寬腰帶,一雙長統靴,一把短劍插入位於左靴處的劍鞘,他的長髮看起來在風中飄揚。另一張圖中有一位少女打扮得像個獵人,背後的披肩飛揚,帶著皮帽,腿上穿著長筒皮靴,明顯的顯示克魯麥農時代(Cromagnons)人們的穿著。


複雜的動物圖形中有一個騎士。(Cave of Les Trois Freres, France. 版權屬於: Jiri Mruzek)

穿著披肩的少女(Cave of La Marche, France. 版權屬於: Jiri Mruzek)

The Complex Engravings, https://www.geocities.com/CapeCanaveral/Lab/5586/complex.htm
CapeCanaveral/Lab/5586/xrayride.htm, Magdalenian Horsemen

羅夫解讀了一個在拉馬什發現的蝕刻著圖形的石板,他原先認為是一個一邊跳著舞一邊演奏的小提琴表演家。然而這個小提琴表演家的大腿上似乎繫著一支類似槍的東西。14000年前的原始石板畫上怎麼會有槍呢?真是令人難以理解。然而我們將圖片放大,仔細看看圖片2,3,他大腿上的確係了一支槍。


圖2,羅夫解讀出一塊石板上雕刻著」跳舞小提琴家」

圖3,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跳舞小提琴家」大腿上繫了一支來福槍

圖4,14000年前的警察(版權屬於: Jiri Mruzek)

Jiri Mruzek在發現了圖上這個奇特之處後,重新對此圖做了解譯。他將圖轉了一個角度,並重新描繪頭部輪廓。現在我們發現這張圖其實是一個警察(或軍人),一支手拿著警棍,另一支手指著他腿上的來福槍,好像正在警告某些不法之徒不要輕舉妄動。

「La Marche - a Magdalenian Academy」 by Jiri Mruzek

ICA石雕及雕塑藝術、那茲卡藝術

除了新石器時代歐洲的史前藝術外,南美洲也蘊藏著許多古文明遺蹟,南美洲的史前藝術由於人物與畫風都具有特殊性,也成為難解的史前謎題。

在著名的秘魯納茲卡(Nazca)平原北部有一個被稱為ICA的小村莊附近的小山中,有一批雕刻著圖案的石頭在幾年前ICA河決堤時,被人們大量的發現。

秘魯的Javier Cabrera博士從1960年代開始研究這些ICA石頭。在他私人的ICA石雕博物館裏收集了11000顆石頭。這些珍藏在Cabrera博士的博物館裏的石頭,根據推測至少有一萬年的歷史,上面雕刻著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畫。在這些圖畫裏,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恐龍像是一種家畜,或是當時人們馴養的動物。科學家認為恐龍早在6千萬年前就消失了,那麼這些圖畫究竟是誰雕刻上去的?

「Ica Peru 「Dinosaur」 Burial Stones」, from :https://www.omniology.com/OMNIOLOGY-Content.html 。

由這張霸王龍追著人跑的雕刻,我們想到雕刻這張圖片的兩種可能性:人類現在知道恐龍的樣子,是挖掘出恐龍化石後,經過仔細的分類整理,然後以復原的方式拼湊出原來的骨架,再根據合理的推測而描繪出恐龍當年的樣子。因此製作這種雕刻圖案的第一種可能性是:這些雕刻ICA石頭的人,具備與現在科學家同等的知識,可以藉由復原化石,繪製出恐龍的形態。另一種可能性就是:當年曾經有人類與恐龍生活在一起!


霸王龍追著人類跑

除了雕刻在石頭上的平面圖之外,Cabrera博士也在ICA地區找到許多與恐龍有關的立體雕塑。在這些雕塑中,同樣呈現出人與恐龍共處的情境,而且更生動的展現出當時人類與恐龍的大小比例。


雕塑恐龍像生動地表現人與恐龍的比例

無獨有偶的,在那茲卡地區當地一個據信有一千三百年歷史的古墓中(700 A.D.),發現部份的祭祀陪葬品,這包括了一些陶器及一張織工極為精緻的掛毯,掛毯中的構圖是以恐龍為基本圖形作簡單而重複的邊飾,而陶器上的繪畫也以描繪出一隻活生生的恐龍作為主要裝飾。

現代科學家開始正確的描繪出恐龍不超過一百年的時間(一百年前的描繪大多數是不正確的),但我們卻能在一千三百年之久的古墓中發現了正確描繪恐龍的作品。創作這些藝術品的人,如果不是生活在一億多年前的恐龍時代,那麼他們顯然具備跟現在科學家同等的古生物學知識,能經由重組化石,繪製出恐龍的形態。而如果這些藝術創作者不具備古生物學知識的話,那麼,古人又是如何正確描繪恐龍的型態?對於這一個問題,資料提供者Don Patton博士說:「我認為古代的秘魯人曾與這些恐龍共存過。」

「納茲卡的古文明---陪葬品中的恐龍刺繡及畫像」,威宇著,正見網2003年8月6日。
「ICA PERU 「DINOSAUR」 TEXTILES AND POTTERY」, Don Patton。


描繪恐龍型態的陶器


以恐龍基本圖形的邊飾特寫圖,可見Nazca文明紡織技術之精良

那茲卡平原巨畫也是一個難解的古文明藝術之謎。如圖所示這個巨型的燭台繪畫,奇怪的是18世紀歐洲人才發明的燭台,怎麼會出現在西元前500年的那茲卡畫作上?而且這麼巨大的圖畫究竟是如何製作的?


那茲卡的巨型燭台畫

神話生物的真實性與藝術

* 龍

前面提到有學者認為ICA人有可能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因此有諸多恐龍與人類同時存在的藝術作品。那麼我們要更深入提出一個問題,人類是否曾經親眼目擊或與神話中的生物(例如東方的龍、鳳凰、騏麟,西方的獨角馬、飛馬、獅鷲)共存,才創造出豐富的神話生物藝術品?

遠古人類進行的藝術創作往往超出現代人的想像力。以中國的」龍」來說,至今科學家未能圓滿解釋為何古人能憑空想像出此種生物,而又能將之雕刻得活靈活現。在日本大阪的瑞龍寺就存放著據說是龍的化石,其形態與廟宇雕刻的龍幾乎一致。近年來中國大陸某些偏遠地區也傳出不少親眼目睹龍的報導。

龍現人間,出自明慧網,2000年9月1日。


收藏於日本大阪瑞龍寺的龍化石。現存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據說於三七0年前,由中國傳至日本,全身覆有鱗片,眼睛巨大,頭長四角,嘴邊垂下兩條長須,長有鋸子般銳利牙齒的大口,與恐龍般的背脊,龍身一公尺

東西方文化中的龍外型是不一樣的,西方的龍一般描繪為小頭,身軀臃腫,擁有蝙蝠翼的生物。有趣的是,北歐維京人的木板畫裏也出現過與中國龍十分類似的龍。


圖:維京人Hylestad教堂木門上的雕刻作品 」Sigurðr the Dragon-Slayer」,資料來源:https://www.vikinganswerlady.com/wood.htm

* 雷鳥

美國猶他州發現了印地安神話傳說中的「雷鳥」(thunder bird)壁畫。這種雷鳥通常也被視為神話中的生物。然而,在這壁畫附近找到了一種名為Pterosaur的恐龍化石,外型與雷鳥十分神似。由這些化石的發現,可見傳說或神話中的生物並不像現代人想的僅是虛幻的存在,而有其真實性。


美國猶他州發現的雷鳥壁畫,是不是看過雷鳥的人類畫的呢?

* 獅頭人

1993 年在Vogelhaerd發現的獅子人雕像也屬於此類」幻想類生物」的典型作品。該雕像上半身為獅子,下半身為人型,距今年代為30000年。美國哈佛大學考古學家Alexander Marshack,在對德國Vogelherd出土的象牙雕刻的動物研究後,認為這些動物雕刻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很高的工藝水平。此外,2003年第 425期《自然》文章則報導了在德國西南部的一個山洞裏新發現的更古老的獅子人雕塑,同一地點也出土了半人半貓的雕塑品。另外南美地區帝如那斯卡、查文、帝華納科等地有許多繪畫、雕刻物,出現了許多半人半獸的作品。半獸半人的生物在許多民族的傳說中都曾經出現。


目前被認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大約3萬年歷史的Vogelhaerd 獅子人雕

世界上更古老的「獅子人」雕像被發現, https://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9/17/23525.html

如果只是單一地區的藝術品,我們可以將其歸類為頗富想像力的藝術創作。然而類似的上半身是動物,下半身是人的藝術品與傳說,在古老的民族中絕非單一事件。米諾安文明的迷宮中傳說有一種牛頭人身的牛頭人(Minotaur)。與黃帝大戰的蚩尤傳說他上半身是獸類,下半身是人,且身材高大。

* 山海經

20世紀有許多關於半動物半人的目擊報告,比如在以色列海灘發現一種上半身是魚,下半身是人的奇特動物。日本有人搜藏了一種「人面魚」的標本,身體是魚,而具備了人臉的形像。如果能深入研究這方面的證據,相信對於解開獅頭人雕像之謎會有很大的幫助。

古代藝術探尋宗教起源

藝術作品也可以顯現歷史的起源。早期的佛像雕刻佛的形像是高鼻子與深眼眶的,由此可知佛教最早是由印度的阿利安人種所信仰的,後來傳入中國後,佛像的造型逐漸的轉為中國人的臉型。而據考證,阿利安人種是來源於歐洲。由此資料我們是否可間接得知,遠古時期的歐洲人具有對於佛的信仰?從藝術作品中我們也可見到一些端倪,在希臘,古代的克里特人和特洛伊人在很多裝飾中都廣泛使用卍字符。現代人往往認為西方人的宗教只有基督教與天主教,然而從卍字符的例子,我們發現歷史的真實情形往往與現代人的想法差距很大。


Otago博物館展出的有卍字圖案的碗,公元前8世紀

藝術作品中的精密科技

如果說史前的藝術比較原始及粗糙,那麼以下提的例子就是特例中的特例了,史前不但具有精美的藝術品,甚至有需要今日的精密機械加工科技才能造出的藝術瑰寶。中國大陸安徽省凌家灘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一整批的玉器。其中一枚玉喇叭直徑只有1.7釐米,高度為1.2釐米,喇叭壁薄如紙。現在,它包裹在棉花裏,沒人敢去稱它的重量,怕弄碎了這無價之寶。令人震撼的是先人高超的技藝。一些玉器的硬度達到7度(最高8度),孔壁上摩擦痕跡規整、平行,而非亂痕。這必須由鑽頭高速旋轉,且有琢玉砂均勻附著才可能形成。所以專家推測凌家灘人已使用金屬鑽頭,進行玉器的精密加工。


玉喇叭

「5300年前的人類:玉器上打孔的鑽頭僅有0.07毫米」, https://www.dajiyuan.com/b5/2/3/19/n231698.htm

馬雅人製作的水晶頭骨與中國的精密玉器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展現了高超的工藝技術。水晶頭骨的結構與真人頭骨完全一致,而先進的光學的設計使其光彩奪目。

結論

本文探討了幾種分屬不同民族的史前藝術品,特色與風格都截然不同,然而相同的是,它們都展現了史前藝術的高度水準,也反映了當時人類的生活型態。從歐洲的岩洞壁畫、石板壁畫中展現的人類穿著,還有槍支的使用,使我們思考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型態,究竟是一群原始人圍著火,在洞穴裏吃著肉,還是一群具有文明的人類。ICA及那茲卡藝術則提供了人類曾經與恐龍同時生存的嶄新想法,也讓我們聯想到神話傳說中生物的真實性。藝術作品也反映了古老宗教的起源,卍字符號透露著一段不為現代人所知的真實歷史。凌家灘玉器文化的玉製品的發現,也使我們不得不認真思索古代具有高度科技的可能性。以上種種出土文物提供了我們解開許多史前之謎的鑰匙,就看我們如何放寬心胸,跳出固有成見的框框,勇敢的面對人類歷史的真實吧。

(原載正見網)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