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心理學」和「心靈物理學」簡介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9月27日】最近,心理學家對英國紐佛克市(Norfolk) 的一個宣稱能夠用意念產生多種物理現象的群體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科研人員發現被測試對像能夠用意念產生光、錄音帶上的聲音、膠片上感光產生圖象,等等。不僅如此,他們還能產生多種語言的雕刻板、詩歌、及短信息等等。(1)(2)

研究人員在排除了偽造和人為干擾的可能性後,對此結果的真實性確信無疑。

這項文章的發表引起了一些科學家的爭議,主要圍繞在哪些現象是科學可接受的事實。文章作者也就一些現有科學所不易解釋現象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進行了討論。作者在文章中寫道,人們「常常要求觀察到的超常現象也要符合預期的設想,並且不違背於現有的規律。」顯然,這種現狀在極大地阻礙著人們對於未知世界的認識。

超常現象在各時代與各地方均可在宗教、修煉等領域中發現。到了十九世紀,這些超常現象,再加上德國醫師梅斯莫(F. A. Mesmer)所施行的催眠術中表現出的透視能力和靈媒現象的廣被流傳,開始引起嚴肅的科學家的重視與研究(3)。當時對超常現象進行調查的著名科學家有:物理學家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1867),化學家賀爾 (Robert Hare),與達爾文齊名的進化論者華勒斯 (Alfred Russell Wallace,1823-1913),科學家克魯克爵士 (William Crookes) 等等。

在這些科學家的影響下,一群學者於1882年成立了「心靈研究社」(The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簡作SPR),目的在結合學者之能力對超常現象做系統而科學性的研究。三年後「美國心靈研究社」(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ASPR)相繼成立。

1957年,萊恩組織了「心靈心理學協會」(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成為心靈心理學的第一個學術團體。該會於1969年被「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接納為正式會員。由此,心靈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的學術地位正式被肯定。

根據美國心靈研究社1987年出版的統計資料,全球共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等七個國家的三十五所大學在不同科系的大學部或研究所中開設有學分的心靈心理學課程,這些科系大部份是心理系,但有四所開在哲學系、三所開在宗教或神學系、還有開在社會系、社會科學系、一般科學系的;另外有二十所大學或研究機構開設非學分的課程,幾乎都開在「延續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的課程中。
  
在前蘇聯,從事心靈心理學研究的大學與機構即達三十所之多,而且蘇聯希望能將心靈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軍事方面,故其研究經費均由國防經費中支出。東歐國家受其影響,亦均由政府出資鼓勵心靈心理學研究。

具體言之,心靈心理學現象包括超感官知覺(ESP)、念力移動物體(Psychokinesis, PK)、遙視(clairvoyance)、心理感應 (telepathy)、預知(precognition)、瀕死體驗(Near Death Experience)、離體體驗 (Out-of-Body Experience) 等等。

另外,隨著心靈心理學的日漸發展,一向以嚴肅著稱的物理學家們也開始對此重視起來,他們則稱其為「心靈物理學」(paraphysics),因為超常現象中牽涉到能量、力、時間等物理學概念(4)。事實上,伴隨著七十年代《心靈物理學》學術期刊的出版,越來越多的物理學家和政府部門等機構都開始對此感興趣。儘管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科學家還是不能對其有正確的認識。然而,在大量的事實面前,他們的認識也在漸漸地改變著。

參考資料

1.The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March 2002 v66 i1 p92(3)
The Scole investigation: A study in critical analysis of paranormal physical phenomena. (Parapsychological Abstracts). (Brief Article)
2. https://www.survivalafterdeath.org/articles/other/keen.htm
3. https://www.thinkerstar.com/psi/theses/psi-ph1.html
4. BEICHLER, J. E. (2001). To be or not to be! A "paraphysic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15, 33-56.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