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台灣老人:珍貴的法輪功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2年3月28日】我叫禹如惠,1998年得法的,早年我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弟子,思想上深信因果輪迴的理論,所以我追求解脫、渴望返本歸真的心願早就形成。讀了李洪志師父所著的《轉法輪》,這才真正意識到法輪大法是性命雙修、即身成佛的宇宙大法!在修煉中返回去,那才是我們這一生做人的目的。從此我努力不懈,每天按時讀書煉功從不間斷,我開始煉功不到一星期,突然腹瀉不止,那時我長年吃素,很少在外面吃東西,絕對不會是吃了甚麼不乾淨的東西而引起的腸胃不適。後來功友們告訴我「你在消業,淨化身體,那是好事,不必擔心。」大概瀉了半個月,也就不藥而治了。

由於我曾在43歲時動過大手術,57歲時又因癌症開過刀,所以身體一向很不好。60多歲不到,似乎一般老人的病痛我都有,尤其是高血壓,高壓190、低壓120的指標,以及青光眼。醫生囑咐千萬不可疏忽必須按時吃藥、按時點藥,直至老死,隨時都有失明和中風的危險!十多年來,我小心翼翼地每天依賴藥物來穩住病情,稍有不慎常會頭痛嘔吐,嚴重時還會天旋地轉,那種提心吊膽就怕犯病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我初修煉時,我仍然是一邊吃藥一邊煉功,三個月後也就是98年九月一日,我隨洛杉磯功友們同去參加瑞士日內瓦法輪大法交流會,第一次見到師父。看到我們慈悲的師父竟然是那麼年輕,那麼挺拔,那麼和善,在舉世矚目的聯合國大會場裏,我聚精會神地仰視師父,希望別漏了師父在台上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動作。說也神奇,多少年來我有睡前依賴鎮靜劑的習慣,可是那天在會場上我非常興奮地提著精神、挺著背聆聽師父為我們說法,不到幾分鐘,我也不知道我怎麼睡著了,而且睡得很香很沉,直到被掌聲驚醒了。我懊悔不已,心中警惕自己,我萬里迢迢的趕來瑞士,不就是為了親見師父講法的嗎?不可睡,不能睡。連忙捶腿搓手,也不管用。只要師父一開口,我又沉睡過去,這樣醒醒睡睡直到終場,師父走後我才清醒過來,突然感到神清氣爽,全身舒暢,如釋重負!到這時我才意識到因我腦內有問題,是師父為我淨化而麻醉了我的神經,我激動地合十默禱師父:謝謝您!從此以後,我最怕也最常發生的頭沉頭痛的惡疾,已不藥而癒了。此後隨著煉功學法、修煉心性,身體越來越好,各種疾病不治自癒。 再也無須吃藥。

我的老伴今年已八十歲,他一向強健,幾十年來他早上鍛練,晚上散步,從不間斷,也沒病痛。最近我發現老伴常去看醫生,從眼科到胃腸科,現在又增加了泌尿科,可見他在不停的鍛練中仍日漸衰老,日漸退化。可是我自煉法輪功後,卻一直向健康邁進,以前全白的頭髮,現在已變成灰白,頭腦上黑髮似乎多於白髮,由此可見法輪功是何其神奇超常的修煉大法。修煉人能夠健康,能夠長壽,是有事實根據並非迷信。

學法後了解到德和業力的形成和彼此轉化的問題:德是由於人做了好事得到的,業力是由於人做了壞事得到的,從中認識到人的一生幸與不幸絕非偶然,是因緣牽扯世間的一切。我們心性昇華,自然也就淡化了種種得失,放棄了很多自我的執著。有一天我在中領館前發報紙,有個年輕人走過來,我趕快送上一份,讓他了解一下法輪功遭迫害的真相。他看了我一眼,惡狠狠地對我說:你為甚麼不呆在家裏,跑到這裏來幹甚麼,你要是我媽,我就給你兩個嘴巴,一邊說一邊還做了一個左右開弓的手勢。要是在從前,我一定非常地生氣,可是當時竟能忍住了,是「真善忍」淨化了我。但是,我也為這個年輕人擔心,他受了江澤民政府的欺騙而不願了解法輪功的事實真相。

自從修煉法輪功後,我把家務做得更好。讓家人和親友們認識到修煉大法的人是好人中的好人。

由於自身受益於大法,也總希望更多的人受益於大法,而江澤民政府的謠言欺騙了人們,為了講清真相,我與功友們奔走相告,告訴人們法輪功真相。鹽湖城開奧運會的時候,我去鹽湖城,孩子們在電視上看到那兒大雪紛紛,他們生在台灣,長在台北,都幾十多年了,從未見過下雪,想著下雪一定又苦又冷,大家都勸我:您在家裏修行,在公園裏煉功那多好,何必跑來跑去多辛苦。我告訴他們「在修煉中生活,在功的演化中脫胎換骨,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幸福。你們是希望老媽留在家裏忙著吃藥進補呢,還是任我東奔西跑為了真理做個鬥士呢?我是樂於修煉,定會一修到底。你們要真有孝心,應該多多鼓勵。」於是大家搶著說別認真。

最近我到聖蓋博市煉功點上,每天都有新學員加入,既然大家來加入我們修煉行列,那就是與法輪大法有緣,希望大家能珍惜這份千秋萬世難逢的機緣,做一個真正的大法弟子,努力學法煉功,要明白人世間數十年的榮華富貴轉眼即逝,追求永恆的真諦才是我們這一生夢寐以求的目的。法輪大法是一條指導我們返本歸真的捷徑,是慈悲的師父為弟子們架設的一部天梯。千萬別讓這個真正能度我們、讓我們能得到解脫的宇宙大法擦身而過,謝謝大家。

(2002年2月於洛杉磯法會)

(英文版:https://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4/3/20543.html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