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不迷信「迷信」一詞的現代定義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十八日】我們的漢語詞彙是相當豐富的。單是「信」這個意思,便可衍生出「相信」、「信仰」、「信奉」、「篤信」等詞語。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字眼一般不帶有貶意。惟有迷信一詞算是例外。

「迷信」是一頂帽子,只要我不相信這個東西,帽子一扣,就得把你壓低半截兒。
「迷信」是一根棒子,只要我看你不順眼,大棒一揮,你就難有立足之地。
「迷信」是一紙禁令,只要當眾宣布你是迷信,恐怕就沒有你說話的地方了。

人們常常把「迷信」看成是與「科學」對立的東西,你「迷信」,那就是「不科學」,甚至「反科學」。你要「崇尚科學」,就得「破除迷信」。其實,我們這個科學還認識不到而且也沒有能力認識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試問,如果我們盲目崇尚這個具有極大局現性的現代科學,這本身是不是一種迷信呢?

單從字面上看,「迷信」中的「迷」字似可作兩種解釋:一是「迷惑」、「迷糊」、「迷濛」、「盲目」,二是「著迷」、「入迷」、「癡迷」。盲目相信甚麼固不可取,癡迷地相信甚麼當是無可厚非的了。

相信甚麼可能是盲目的,不相信甚麼可能也是盲目的。有人好像生怕上當受騙,乾脆甚麼也不信,既不信神,也不信除他自己之外的任何一個人。這種人其實陷入了另外一種「迷信」:他只相信自己。

不知甚麼原因,長期以來,人們總是愛在「迷信」一詞前面冠以「封建」二字。其實,對神的信仰不僅封建社會以前有,封建社會之後直到今天都存在的。正是這種信仰維護著人類的道德。人們之所以常說「封建迷信」,是把他們認為的「迷信」與封建社會的愚昧、落後聯繫在一起的緣故吧!

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的信仰,一旦確立了這種選擇,往往會堅持很長的時間,甚至終身不改。從這個意義上講,說人人都在「迷信」之中也未嘗不可。每個人在確定自己選擇的時候,思考問題的基點是不大一樣的。有的人更看重自己的那雙眼睛,講「眼見為實」,見到了我就信;有的人更注意大多數人的看法,大家說好我也跟著說好;有的人更講求實惠,甚麼能得好我就信甚麼;有的人卻很看重理性思維。

我們廣大法輪功修煉者都相信自己清醒、理智的選擇。我們之所以選擇了法輪功,走上了修煉之路,是因為李洪志先生給我們指出了人活在世界上要當好人,經過修煉返本歸真,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這是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理。而修煉的實踐,又在不斷地驗證著我們的認識,不斷地加深我們對法輪功的理解。我們這裏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大家都是真修向善,遇到矛盾找自己的原因。我們熱愛人世間的這塊「淨土」,希望那些說我們是「迷信」的人,不帶任何偏見地、認認真真地到我們這裏了解一段時間,看我們說些甚麼,想些甚麼,做些甚麼,這樣,你也許會有一個新的看法。

真想了解,時間還是有的。如果根本不想了解,只是想當然地先給他定個性,急急忙忙地要把他鏟除掉,那是對國家、對人類、對歷史的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希望有關人員切不可「迷信」你手中的那點權力,三思、三思、再三思!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