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的啟示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小時候學過《葉公好龍》這篇寓言,覺得寓意頗深,葉公表面上特別喜歡龍,在生活中無處不體現出來,以至於感動了天上的真龍,真龍特下來拜見他,沒想到葉公看到真龍卻嚇的魂飛魄散,逃的無影無蹤了。他其實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一種似龍非龍的東西。它辛辣的諷刺了那種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

在修煉大法後,這個小故事也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有時候想,自己到底有沒有與葉公相似之處呢?比如,我天天都在學法、發正念、做救人的事,似乎都在按師父說的做,但實際是不是呢?理論跟實際是不是脫節?真正的自己是不是發自內心在同化大法?或者說只是做表面形式,在完成任務呢?學法時走神,發正念心不靜、例行公事,救人也少有慈悲心,很被動,遇到矛盾很少向內找,這哪像一個真正的修煉人哪?也許「修煉」這個詞只是一種對美好境界的嚮往,或許是愛好,只是打著「修煉」的名義和旗號用常人心做事,佛性根本在掩蓋著,本性還沒有觸動和甦醒。我們對神佛的嚮往,不只是因其世界的美好,更多的則是其心胸的寬廣、慈悲的境界令人折服,那麼明知道好,關鍵時刻為甚麼不肯放下自我,向神佛學習呢?光是崇拜、愛好還是不夠的,要自己身體力行,才是修煉。

《葉公好龍》還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也是因為他沒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該事物的本質和內涵而導致的。

一個修煉人如果對法理解不深,再加上有很強的顯示心和歡喜心作祟,便會表裏不一,在同修或常人面前很愛賣弄表現,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證明自己的決心、誠心和慈悲,讓別人或神認可自己修的好、很精進,而當真正考驗和魔難來時便會原形畢露。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喜歡的是不真、虛榮、名利等常人不好的東西,而不是真正的修煉。這樣無論做了再多,也是用心不純,都是徒勞的,可悲可嘆!

我也常見周圍有同修每每講話便「大法」、「修煉」、「師父點化」不離嘴邊,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對每件事每個人都好借用大法來評論,誇誇其談,似乎法理很通,有些不了解的人一聽就感覺:「唉呀,人家這法學的可真好,悟的可真高。」其實那是用自己對法的理解給別人下定義,用「法理」往別人身上套,真正實修的人不會這麼做的,往往是那些學的一知半解的人才喜好評論,而他卻不用大法約束自己的言行。葉公式的人物是不可能真正「向內找」的,他以為自己很虔誠,努力的在表面和形式上下功夫。

比如有同修要求給師父上香必須是九支,然後跪地磕幾個響頭,他以為這樣就可以得到師尊的認可和加持;還有一種人處處謹小慎微,生怕失德,做事走極端;還有的人把學法的數量多少當成是否「精進」的標誌;還有不少同修喜歡大幫哄,做大法的事轟轟烈烈,以為這樣就可以圓滿。如果協調人是「葉公」式的人物,那就更可怕,具有很強的隱蔽和迷惑性,只做表面不去實修,心裏對「求
名」等執著得非常厲害而不自知,他會把同修不知不覺帶偏,讓同修大幫哄,結果遭到邪惡大規模的嚴重迫害。教訓實在太深刻了!

比如在我地有一學員家裏擺滿了師父法像,敢在家裏家外貼各種真相標語,協調人就帶領同修分批到該學員家參觀學習,因此有從他那抄來標語貼在床頭的,也有的從他家拿法像的,一時間熱鬧非凡……而據說協調人家裏也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師父法像,當同修問有甚麼意義時,她說:「這個場多好啊!」協調人從外地請來了演講者,說是幫助本地同修提高,該演講者說的很多都是盜法、亂法、邪悟的話,協調人卻聽的意猶未盡,認為人家層次高,結果導致本地同修都跟著擁護崇拜這個演講者……

修煉應該是從內心本質上改變,而很多同修包括我自己都在追求外在的,看到別人都這樣,就擔心我不這樣做就會被落下,而忘了用法來衡量對與錯。所以有的人只是表面上變了,內心卻沒變;而有的人表面上沒變,內心卻變了。

「葉公」式的修煉者不只迷惑他人,也會迷惑自己,他使自己完全麻痺,明明不在修煉狀態,卻以為自己修的不錯,就像被毒蛇咬了,人是沒感覺的,當毒素擴散時,才知已面臨死亡。希望我們每位修煉人都能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葉公」的傾向,如果有,那趕快把自己潑醒,不要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了,正視自己的修煉狀態,端正心態,嚴肅對待修煉,不要有混事的心,光明白法理不去實踐那叫假修。無須在理論上爭執,無條件同化「真、善、忍」,把自己溶入法中,實實在在的修煉,將來「真龍」顯現時,才會坦坦蕩蕩的隨真龍上天成神。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