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信師信法 堂堂正正修煉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一月八日】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因多年不明病痛的折磨,在同事介紹下,一九九六年春天喜得大法。十多年過去了,無論環境惡劣還是寬鬆,我都堂堂正正走在正法修煉路上。因為我始終堅信,有師在有法在,就沒有過不去的溝溝坎坎。自己要寫的東西很多,因為自己修煉以後身心得到淨化和改變,母親、婆母、丈夫先後得法。這些我先不說,今天主要圍繞自己怎樣「信師信法,堂堂正正修煉」這一主題向師尊、向同修彙報。如有不當之處請慈悲指正。

一、信師信法、修好自己救眾生

一九九六年初,在朋友的引導下,走進煉功點,法輪大法「真、善、忍」法理,一下子啟悟了我。那時我就想一定好好修煉,讓我周圍的人都知道大法好。我一口氣讀完《法輪功》,師父就在週末給我消業,一點不影響工作。有時消的很厲害,有一次連續三、四天便血,肚子痛連眼睛都痛,痛的直頂牆。家人催我看醫生,我也懂得便血的嚴重後果,因母親做過護士,經常給我們講這些方面的常識。可是,我說甚麼也不去醫院,當時我就想,既然修煉大法了,就得按法的要求去做,悟到後,在師父的慈悲呵護下,幾天時間硬是闖過來了。以後的幾年裏,反覆消了幾次業,也闖過來了。只有「七二零」打壓後,自己放鬆了修煉,婦科病又上來了,怕心一上來就進了醫院。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都是假相。通過學法自己更加認識到一個修煉人是不該得病的法理。我立刻停止用藥,在不知不覺中疾病一掃而光。以後再也沒犯過。

現在自己真是一身輕啊!醫療卡從未買過一粒藥。我也從不進醫院進行任何體檢,我周圍的同事都知道我修大法,祛掉一身病。都說大法神奇。修煉後我的本體轉化很明顯,比同齡人顯的年輕,這對自己救度眾生幫助很大。從這個角度講真相勸三退就比較容易。我經常把法輪大法的法理和真相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同事、朋友、家長和學生聽,從不生硬救人。當我在家長會上說出「心清似玉」的時候,我明顯感到師父在加持我,整個教室一下子靜下來了。當我在學生面前講起宇宙的變化和師父講的關於神造人的法時,多淘氣的學生都被吸引過來。他們變的善良了,變的寬容了。法輪大法真、善、忍的法理日益深入人心。朋友願意和我聊天,不管多大的心結都能解開。家長也願意找我訴苦,無論多大愁事,和我一嘮保證煙消雲散。我周圍的環境也變的更加和諧美好。看著我周圍的人和環境不斷的變化,我由衷感謝我們偉大的師父救度之恩,我知道一切都是師父在做。

我還剩一年就退休了,還在教學第一線,我自己感覺,現在的身體比剛參加工作時還好,反應也越來越快,領導和同事都說我精神狀態好,年輕人都比不了。今年我被評上了學區優秀教師。要退休了,被評優是很少見的,甚至是奇蹟。我覺的這是大法弟子的榮譽,師父讓我一身輕,精力充沛,讓世人認可,這也是在證實大法的超常。每當此時,感到能成為師父的弟子真是太幸福了。我沒有統計自己救了多少人,但我知道離師父的要求,修煉人的使命還差遠了。我只有努力前行才能不辜負師父的救度之恩。

二、做一個堂堂正正大法弟子

在我居住小區都知道我們夫妻是大法弟子,我也從不避諱,在打壓開始的那段時間裏,我拒絕任何形式的檢查和簽字。那時還不知道一切的迫害都是舊勢力的干擾,現在才明白,只要你堅定修煉,師父就一直看護著你。不論環境多麼險惡,我和丈夫(同修)一點不怕。先後在我家開了幾次小型法會,通過交流思想在不斷昇華。師尊的《論語》始終掛在書房的牆上,片警看了稱好,學生看了和我一起盤腿打坐。因為我知道師父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我要做的堂堂正正,面對學生家長,我坦誠告訴他們我是大法弟子,有甚麼做的不對的地方請告訴我,我一定會做好。誰也不感到奇怪,面對中共對我們的抹黑造謠宣傳,他們說孩子交給你我們放心,這對一個大法弟子是多大的安慰啊!當我以故事及我親身經歷把大法的美好與真相,傳給學生或家長時,感到周圍的環境是那麼的清淨和純正,一個個得救的生命傳給我的是深深的敬意和喜悅。

近幾年來,我所帶的班級以成績好、體育好而遠近聞名。這有幾組數據:二零零六年、二零一零年兩年,我所教的兩屆畢業班,考初中時,前三名、甚至前五名幾乎都是我班的學生。他們不但學習好體育也很超常。其中零六年的畢業班,我剛接這個班,在拔河比賽中,一舉獲勝,我獨特的指揮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手勢就把全班學生都拉過來了,那氣勢是常人達不到的。二零一零年送走的畢業班,連續五年學年組第一名,學校總分第一名。本學期,一年級又是全年組第一名,學校總分第一名。

「一人煉功全家受益」(《澳大利亞法會講法》),那麼我修大法,我教的學生也一定會受益,這一點是肯定的。我不讓自己起一點歡喜心,我深知是師父從地獄裏把我撈起來,又把我洗淨,我還有甚麼理由不去證實法呢?

作為一名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我深知自己的使命,當然自己距離大法的標準和師尊的要求還有很多不足,還不夠精進,在以後的修煉路上,我要奮起直追,我堅信,在師父的慈悲呵護下,自己一定能隨師回家。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