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惜時如金 君子之道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二日】時間如白駒之過隙,瞬間即逝。惜時如金,君子之道。北宋史學家劉恕志潔高尚,一生勤奮好學,修養深厚,每天合理安排時間做事,從不浪費一分一秒。

劉恕從小就學習儒家經書,每日記誦,樂在其中,常常廢寢忘食。八歲時,家有客人說孔子沒兄弟,他立刻舉《論語》「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以對,一座皆驚。小夥伴們有問題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並告訴他們說其實書中甚麼都有,只要多看書就都能知道。

劉恕十八歲時被舉為進士,宰相晏殊見他對《春秋》和《禮記》的問題對答如流,請他到國子監試講經書,晏殊親自率官員前往聽講,人們被劉恕深厚的道德涵養和精闢的論理所折服,一時大家紛紛學起了經書。

一次,劉恕得知在亳州做官的學者宋次道家中藏書豐富,於是不遠數百里跑去借閱。宋次道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友人住在家裏,辦了豐盛的酒席款待他,劉恕卻說:「您應該知道,我並不是為了享受佳餚美酒才跑到您這兒來的,請您把酒肴都撤走吧,我是慕名來借書求知的。」宋次道引劉恕進了藏書樓,劉恕每天在這裏晝夜口誦手抄,堅持了十多天,直到把自己所需要的書本全部讀完、抄完。宋次道讚歎的說:「您這種能吃苦的精神真令人欽佩。」劉恕笑著說:「哪有甚麼苦啊?!越讀書理越明,我覺的有無盡的快樂在其中啊!」

當時史書因非科舉所急,學者多不讀。唯劉恕學識淵博,深明史法,分析透徹。並對上下幾千年間的史事,不論巨細,瞭如指掌。司馬光修《資治通鑑》,首先推選的就是劉恕。一次,劉恕和司馬光等人遊覽萬安山,見山道旁邊的古碑上寫有五代時一些將官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他們是些甚麼人。劉恕一一講出他們的事蹟始末。回來後大家查看史書,果然像劉恕所說的那樣,一點不差。

劉恕為人厚道,為官清正,凡事敢「是曰是,非曰非」。提倡弘揚堯舜之道實行仁政,做事講合民心、順民意,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每日安排除僅夠睡眠的時間外,其餘時間都用於讀書和做有意義的事情。無論身處任何環境,每天堅持讀書且數十年如一日。他曾著書自訟,稱自己有「二十失」、「十八蔽」,及時反省自己並改過,他這種「自攻其短,不捨秋毫」坦蕩的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自古以來一切有遠大志向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人云:「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晉朝陶淵明曾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古人這些優秀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品格值得學習和借鑑。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