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大法弟子對情的一點體會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六年十月二十六日】我是一九九九年得法的大法弟子。得法後沒有經歷過過不去的關,好像一切都很順利,直到大學二年級時交了一個常人男朋友。當時感覺是常人無所謂,我相信他有一天肯定會修煉的,更何況他對大法很支持,也參與我們的大學洪法活動。

可是一年過了又一年,他始終沒能踏進修煉的門,而我卻一天不如一天的不精進,陷入情海,做了很多錯事,還為自己找藉口,認為現在大家都是這樣,很正常。當時因為大學功課忙,學法少。後來畢業後工作更忙,加上還做著大法的事與家裏父母生意上的事,另外還要抽時間陪男朋友出去玩、嘮嗑。其實當時我已經感覺到自己在這方面比常人還要執著。我覺的有個常人男朋友不錯,可以滿足一下自己沒有去掉的常人之心,貪玩的心,例如看電影,打球,上飯店,等等。越不好好學法,心性越差,好像舊勢力在那裏擋著,不讓我有時間學法,干擾很大,造成惡性循環。

同時,父母(都是修煉人)很反對我們倆的事。覺得我的男朋友與我不「門當戶對」,更何況,他不是一個修煉人。可是幾乎從小就長在國外的我認為這是個人「自由」,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而且每次學到這方面的法就會片面的理解師父說的符合常人狀態去修煉。我覺得為甚麼修煉人就不能與常人結婚?這不也是符合常人社會的狀態修煉嘛?但我完全忘記了修煉人應該順其自然,去掉執著心──情,真正的提高上來。這才是關鍵所在。

第一、父母激烈反對不是沒有道理,作為一個修煉人來講應該順其自然,硬來了就會造業。第二、男朋友始終不修煉,而我卻變了像一個常人。我沒有用我自己正的一切來影響我周圍的環境,反而被周圍的常人給帶動了。有時覺得自己是兩個不同的人,具有兩種性格:與男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從思想到言談舉止更像個常人;與修煉人在一起就像一個修煉人。

我覺得雖然自己做了這麼多錯事,走了彎路,師父一直在點化著我。有時覺得很巧妙,到關鍵時刻師父總會借同修或常人的嘴來點化我。特別對我影響很深的是有一位同修對我說:「你是一個金光閃閃的神,而他是一個滿身業力的常人,難道你想與一個黑糊糊的東西在一起嗎?可能就是舊勢力安排的!」

後來我想也是,我跟他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他都不修煉,與大法擦邊而過,如果我繼續和他在一起就會越來越不精進,加大魔難與干擾,這不是舊勢力想要達到的目地嗎?修煉已經夠難了,為甚麼還要人為的加大自己的魔難?其實,只要我們有甚麼心,舊勢力就會拿甚麼來干擾。我心裏很明白發生的一切就是自己的情造成的。

其實法理都知道,但就是常人的情與臉面放不下,不知分手後周圍的朋友們會怎麼樣看我?男朋友會不會太傷心?我是不是會再找到一個更好的?等等等等。太多的人心了,現在回想起來多可怕呀!當時師父用了好幾個大法弟子的嘴來點化我。我知道他們講得有道理,但心裏放不下。

今年五月十三日「法輪大法日」遊行時,我在天國樂團。那天是我們第一次上街演奏。吹奏「法輪大法好」時感覺特別深刻,好像周圍的一切都在跟著我們唱「法輪大法好」,我感覺自己也在被洗淨著。當天晚上,在談話中男朋友偶爾講到了關於共產邪黨的事。以前他一直很恨共產黨的,但看了電視上播出的受中國官方影響的一個談論中國近代歷史的紀錄片後,他對我說了一些邪黨常說的話。我聽了後很吃驚,儘量想去除他頭腦中灌輸進去的東西。花了很多精力。

那天晚上,我突然悟到:常人的思想是很弱的。只要你不是修煉人,你的生命本質就與修煉人不一樣,一些原則性的想法很容易受干擾。如果我真的要與這樣一個人在一起,自己的修煉與大法的工作真的會受很大的干擾。我常見與聽說的一些情況就是有些弟子的家人是常人,處在這樣一個修煉環境中的弟子就要花更多的時間讓家人理解,財力物力與精力都不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在證實大法的事情上,多可惜呀!正法可不等人。但有些弟子是在修煉前就結婚了,也沒辦法, 但我現在完全可以不要走這條路。可能是白天遊行的原因,我突然感覺可以放得下了。把正法放在第一位才是最主要的。

雖然第二天與男朋友分手了,但是那可怕的情魔一直在糾纏著我。覺得自己已經過去了,但過一段時間又會翻出來。現在我加倍學法,多發正念,把自己的心放淡,放平,去掉這個情。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堵牆:如果這個牆上有鉤子,自然就會有東西紮在上面,有時拉都拉不掉。但如果把這些鉤子(執著心)全都拔掉,任何東西都勾不了我的心,一切都會變得很順利,大法弟子該幹甚麼就幹甚麼,雷打不動。時間真的不等人哪!當正法洪勢過來時,沒做好的,真得太可惜了。無量的眾生在等待,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現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在正法中,在天國樂團,大法弟子辦的媒體裏,與大法弟子在一起感到無比的快樂與幸運,比和常人在一起時短暫的高興感受更有意義。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希望對那些年紀輕的大法弟子有所幫助。我們真的就像住店一樣,天亮了就走了。千萬不要把旅店裏的情看重了,到後來就走不了了。自己修的不好,覺得很慚愧。以上不當之處請慈悲指出。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