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誠能感人 寬則得眾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0月5日】真誠,寬容,仁厚,是必不可少的美德。《中庸》中說:「唯天下至誠為能化。」只有至誠能感化人心。《論語》中說:「寬則得眾」。孔子讚賞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感化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並說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

唐朝著名將領郭子儀,他無論對待甚麼人都非常至誠,雖位高權重,但對待屬下卻非常寬厚。所以,從皇帝到庶民,以至於連進犯的敵人,都被他的德行所感化,對他異常敬重。

郭子儀當時曾多次被幸臣(宦官顯貴)程元振和魚朝恩詆毀,但郭子儀都不當回事,仍舊寬容的用一片赤誠之心回應。

有一次,魚朝恩請他一起遊章敬寺,郭子儀答應了。宰相考慮到郭子儀和魚朝恩之間有矛盾,讓部下勸告郭子儀,希望他不要去。郭子儀的部屬也跑到他那裏去,說魚朝恩將對你不利。並且把這話告訴了將領們,請他們勸阻。部下三百人全副武裝要求同他一起去,以便保護他。

郭子儀卻只帶了十幾個僕人去赴約。魚朝恩正等待郭子儀,見他輕車簡從,非常驚訝,說:「你怎麼帶這麼幾個人?」郭子儀把他聽到的流言告訴魚朝恩。並說:「我才不費心思去想那些無端的事。」魚朝恩捶胸頓足,流涕嗚咽,說:「你如不是長者,怎會不懷疑我呢?」

李光弼曾與郭子儀是同級官員,據說兩人曾有矛盾。後來郭子儀做了朔方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李光弼很怕郭借故殺他,哪知郭反向皇帝極力舉薦,皇帝就任李為河東節度使。郭子儀還分了部下一萬名精兵給他。

杜牧曾在文章中提到,郭子儀當節度使後,李光弼想逃走,還沒決定,皇帝已下命令,要他領一部份郭的兵東征,他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放他不過了,於是對郭說:「我死是心甘情願的,只求你饒了我的妻兒,」郭子儀忙拉住他的手上堂對坐,道:「現在國家大亂,哪裏是計較私仇的時候!」當即分兵給他。兩人相別時握手泣涕,相勉報國。

當時的將領田承嗣很跋扈,傲慢無禮,但唯獨對郭子儀尊敬有加。郭子儀的使者到他那裏去,田承嗣指著自己的膝蓋說:「我這腿很多年是不屈於人的,現在我只好為郭令公一屈了。」

郭子儀部下的老將比如李懷光等,都是封王侯的,郭子儀指揮他們得心應手,他們對郭子儀,像奴僕對主人一樣尊重。史書上多次提到軍士們怎樣盼望郭子儀來統率他們,如「如子弟之望父兄」、「如天旱之望大雨」、「皆鼓舞涕泣,喜其來而悲其晚也」等等。

郭子儀的家住在長安的親仁裏,佔整個親仁裏的四分之一。親仁裏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巷子,郭子儀家僕人三千,從不生事。經過親仁裏的人,甚至分不出哪一家是郭子儀的府第。

唐代宗永泰元年,郭子儀奉命抵禦異族對京畿的進犯。當回紇頭領得知領兵人是郭令公時,驚訝道:「怎麼郭令公還在?僕固懷恩告訴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國無主,所以我才來的。」

回紇頭領希望能見一見郭令公。將領們說異族人不可以相信。郭子儀說:「他們幾十倍於我,真打起來,咱們的力量是不足的,怎麼辦?只要至誠就可以感動神,何況是異族呢?」於是堅持僅率幾十騎人馬去說服他們。回紇頭領率先下馬致敬,說:「這是我們的父輩啊。」

郭子儀做中書令二十四年,身繫天下安危。他權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蓋當朝而皇帝從不猜疑;過著富華的生活,沒有人不滿。郭子儀一生富貴,子孫安康,於天倫之樂,沒有缺憾。去世的那年,八十五歲。逝世後,配享代宗廟庭,極為尊榮。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婿,都做到很大的官。他的兒子郭暖,娶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有幾十個孫子和孫女。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