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修討論粘貼標語的問題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4年10月20日】我們的大法標語與小粘貼在另外空間是每個字都是金光閃閃的,體現了製作者們的神通法力與大法的威力,邪惡見到便化的無影無蹤,在這個空間又表現了大法的無所不在與堅不可摧,有許多善良的世人在邪惡被清除的情況下,被法帶動著學念記,所以非常好,我們要在城市鄉村都要大面積的做,在農村要安全的做,最好用油漆寫,緊要的地方,一走一過用粘貼,所以我們要靈活運用。

但是我們發現標貼用語,也就是順口溜,太單調,而且有的比較俗氣。當然語句單調也好,俗氣也好,只要有了大法的內涵,便能起到正法的作用。但是如果我們要增加一些文化內涵,豈不是更具文化氛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歷久不衰,特別是中國的對聯,堪稱一絕,蘇東坡有句名言「天下無不成對」那時的文化氛圍,真可稱為「書香」,吃飯、喝酒、走夫、販卒,無不透漏著文化氣息,可是「文革」後都被迫害了,這個白話文,使人淺薄無知,古人崇拜出口成章,曹植七步之內成詩,李白「鬥酒詩百篇」成為千古美談。所以我請廣大有文化的同修有機會學習、學習唐詩、宋詞、元曲、古文對聯等等。同時師父也叫我們儘量學知識,我們學習這些古文化,對我們寫文章、寫詩、洪法有非常大的好處,因為我們每個人骨子裏都有中國的文化內涵,如果你寫好了,人們發自心底的認為「法輪功有能人」。

也許有的人說「我只願表達法的內涵,不在表面文字華不華麗。」我認為表面文字上要漂亮點,好比一個人,穿一件普通的衣服,顯得通俗樸素,如果穿一件光彩鮮豔的衣服豈不更加高貴、美麗。所以我請同修寫散文、詩歌、古詩、小說、歌詞,要儘量漂亮些有點文化內涵,使常人反覆品味時,有種文化氛圍,這樣會更好的證實法。

同時針對不同的地方要寫不同的標語,比如農村人,比較傳統喜歡聽吉祥話,也叫「喜嗑」。比如農村人喜歡「抬頭見喜」「六畜興旺」「車行萬里,一路平安」「喜氣滿堂」等等,做生意的人喜歡聽「招財進寶」其實城裏人也愛聽。讀書人喜歡聽「寒門出貴子」老人愛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所以去農村貼「小貼」製作時選「鄉土氣息」濃的語句,比如去市場貼要用生意氣息濃,去大學高校要用文化、愛民族、憂國憂民的語句,政府、警察,要用勸善、反思的語句。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