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說說「禮」的古今之變(上)
文/聞以明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國素稱禮儀之邦,文化源遠流長。在一九四九年之後,「禮儀之邦」僅僅成為課本中的一個名詞,抽去了內核,只剩下外殼。人們談起「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往往津津樂道,引以為榮,卻鮮有人能說出「禮」的內涵了。

禮,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或者如果概略地說,禮就是中國古代的整體特徵。

自夏商周三代,至秦漢唐宋元明清,數千年曆朝歷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與守衛疆域。「祀」排在最重要的位置。

祭祀是「禮」的根本之道。「禮莫大於敬天,儀莫大於郊祀」。禮沒有比「敬天」更大的,儀沒有比「郊祀」更大的。

說到這裏,大家就不那麼陌生了,「天」就是民間所說的「老天爺」,原來「敬天」在中國古代有這麼重要的地位。位於北京的天壇和地壇,是清朝皇帝祭祀天地、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皇家祭壇,其核心功能是與上天(天父)和大地之神溝通。天壇的面積約為273公頃(約273萬平方米),而用於皇帝生活、辦公、朝會於一體的故宮,儘管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面積約為72公頃(約72萬平方米),故宮的面積也僅有天壇的大約0.26倍,即四分之一。而且遇到重大的事,皇帝要從故宮步行10公里到天壇行祭禮,以示虔誠敬意。

祭天是皇帝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天壇的建設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天人合一」和「敬天法祖」的重視。古人認為,天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天主宰著人間一切,人必須按照「天道」行事。幾千年來,無論帝王將相或是黎民百姓,全都信天、敬天、畏天,他們以各種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護佑。

在古人看來「天命」與「人事」息息相通。人的善惡行為能夠被天所感應到,即「天之照人,與鏡無異」、「為善,天地知之;為惡,天地亦知之」。所以,人類要敬天修德,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

這是中國古人基本生活方式,一旦離開那個時代、那個場景,現代人很難體味到古代那種以天為尊的境界和真實。

翻開《二十四史》,朝堂之上,常常可以看到對哪裏發災異、洪水、地震等的討論。而應對之道,就是君王視災異為天譴,自查自找有無失德之處,「聽直言、省冤獄」在《二十四史》中屢見不鮮。

據《清史稿》記載,清朝嘉慶帝即位後,下詔求言獻策。洪亮吉任職上書房,寫下千言的奏折,直言朝政之弊端,言辭激切,觸怒嘉慶。下獄並定死罪,隨後嘉慶後悔,又下旨改為流放伊犁。洪亮吉被流放伊犁後,這年四月,北方大旱,地方官們祈雨,不下;嘉慶祈雨,不下;設粥場賑濟飢民,不下;下令赦免人犯,還是不下雨。嘉慶憂心忡忡,自己想到可能是冤枉洪亮吉,激怒了上天。他把平反的詔書親自抄寫,當他寫完「欽此」最後一筆的時候,一道閃電劃破長空,緊接著雷聲大作,大雨從天而降!嘉慶感歎道:「天鑑捷於呼吸,實可感畏。」人之所為,神目如電。人的善惡行為能夠被天所感應到,即「天之照人,與鏡無異」。

但是,作為《二十四史》中高頻出現的種種「災異」,以及古代君王應對之道,從未在中共國的電影、電視中出現,因為共產黨是無神論,其抹殺的恰恰正是千百年來人們所普遍信奉的天道倫常,從根子上切斷人們對於神、對於天的信仰。

中共對於古代文化的扭曲、變異是系統的、長期的,它要完全把祖先留下的文化徹底清洗掉。

(1)從物質層面,在「文革」破四舊中,砸爛一切牛鬼蛇神,逢廟就拆佛,見到民間供奉的神像就毀,浩劫十年,中華文明神傳文化,被共產主義者破壞得面目全非、七零八落。

(2)從精神層面,灌輸「鬥爭」意識,「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大搞階級鬥爭。

(3)在廣播影視的傳播中,人們看到中國古代是戰亂不斷、百姓困苦、宮廷角鬥,沒幾天好日子過。

(4)在教育系統,從小學生起學的是「陳勝、吳廣起義」的英雄事蹟,中學生看到是魯迅對封建社會的痛斥,翻開歷史看到寫著兩個字「吃人」。

(5)在科研領域,以所謂的專業壁壘,每個研究者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知識碎片化,視野定向化,讓學者摸到是永遠是大象的一個局部,而看不到整體。

(6)文化古蹟包裝成了景點,但是遊客難以見到這些古蹟,還原在歷史場景中具體意義。

通過數十年的「改造」,中共幾乎達到了目的,中國社會已經沒有一丁點兒「禮儀之邦」的樣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粗俗不堪,人與人的關係勾心鬥角,到了不可思議地步。

當日前一篇文章: 日本明慧夏令營 見證大法小弟子的成長
當日後一篇文章: 廣東揭陽市三位婦女又因讀書遭非法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