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以仁為本 利民興國(下)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六月十一日】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家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接上文

秦穆公寬仁免農夫死刑得到善報

對於個人而言,遵行仁義道德會給自己帶來善報。

春秋時期,秦穆公在岐山有一個牧場,飼養各種名馬。有一天幾匹馬跑掉了,管理牧場的牧官大為驚恐,因為一旦被大王知道,定遭斬首。牧官四處尋找,結果在山下附近的村莊找到了部份疑似馬骨的骨頭,心想,馬一定是被這些農民吃掉了。牧官大為憤怒,把這個村莊的三百個農民全部判以死刑,並交給穆公。牧官怕穆公震怒,於是帶領這些農民向穆公報告說,這些農民把王室牧場裏的名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們死刑。穆公聽了不但不怒,還說這幾匹馬是精肉質,就賞賜給他們下酒。結果這三百個農民被免除了死刑,高興地回家了。

幾年後,秦穆公與晉惠公交戰,陷入絕境,士兵被敵軍包圍,眼看快被消滅,秦穆公自己也性命堪憂。這時敵軍的一角開始崩裂,一群騎馬的士兵衝進來,靠近秦穆公的軍隊協助戰鬥。這些人非常勇猛,晉軍節節敗退,最後只得全部撤走,穆公脫離險境。到達安全地點後,穆公向這些勇敢善戰的士兵表達自己的謝意,並問他們是哪裏的隊伍。他們回答說,我們是以前吃了大王的名馬而被赦免死罪的農民。

秦穆公的寬仁、一念之善,最終使自己得救,心懷仁善、善待他人一定能夠得到福報。

結語

努力的實踐仁義道德,以仁愛之心善待他人,會得到福報;以仁為本、崇尚道德,從個人到社會,祥和美好的環境會形成良性的循環,最後推廣到整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會經久不衰、興盛繁榮。

文獻參考及出處:
1. 《群書治要》
2. 《孟子》
3. 《晏子春秋》
4. 《國語》

(全文完)

當日前一篇文章: 二零一六年六月十一日大陸綜合消息
當日後一篇文章: 明慧地方期刊(北京市、大連市、福建省、合肥市、濟南市、廊坊市、四川省、天津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春市、淄博市、安徽省、保定市、成都市、甘肅省、廣東省、貴州省、哈爾濱市、河北省、黑龍江省、河南省、江西省、簡陽市、吉林省、遼寧省、綿陽市、山東省、上海市、山西省、濰坊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石家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