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文史漫談:宥座之器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孔子一生談做人的道理,注重從當下的事做起,從解決現實的人生問題做起,其它的事,自然就會豁然貫通。以下為《論語》、《孔子家語》中記載的幾個故事:

二、宥座之器

孔子來到週的太廟參觀,看到太廟裏有一個叫「欹器」的東西,就向守廟的人詢問:「這是甚麼器皿?」守廟的人回答:「這是放在座右,用來時刻提醒自己的器具。」孔子說:「我曾聽說這種器皿有種特性,空了它便傾斜,適中時它就端正,滿了就會傾覆。是這樣嗎?」守廟的人說:「是的。」孔子讓弟子們去拿水來一試,確實如此。

孔子感嘆道:「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子路說:「夫子的意思是說,人們常常像這個欹器裝滿了水的時候一樣,總認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最正確的,所以就一意孤行,結果卻因此而導致失敗,是這樣吧?那麼敢問夫子,要保持滿而不覆的狀態,有甚麼辦法嗎?」孔子說:「要解決這種自大自滿的問題,需要自己知道節制自己,讓自己的心裏永遠留下應有的空間。」子路又問:「要想讓自己的心裏永遠留下應有的空間,用甚麼辦法做到呢?」

孔子回答說:「道德品行很高尚的人,要保持謙恭;土地廣大富饒的人, 要保持節儉;位高權重的人,要保持謙卑待人;人口眾多、兵力強大的人,要保持警惕謹慎;聰明智慧、見多識廣的人,都需要一直提醒自己還很淺薄,不自以為是,用來守住自己的本性。這就是節制自己,讓自己的心裏永遠留下應有的空間的辦法。詩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是說成湯至誠敬事上帝,禮賢下士,因此聖敬之德日益增進啊。」古人常以宥座之器自勉,好學、有度、謙恭。人們需要守住的是甚麼?是謙遜的品德,是人的本心本性。如何守住?擁有一份博大、謙虛的心胸,正如天能覆蓋萬物,大地能承載萬物一樣,持滿而不溢。

(待續)

當日前一篇文章: 明慧地方期刊(蘭州市、江蘇省、福建省、長沙市、撫順市、江西省、十堰市、德陽市、湖北省、襄陽市、吉林省、張家口市、哈爾濱市)
當日後一篇文章: 【慶祝513】弦樂五重奏:師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