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神傳文化】齋戒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二日】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

“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於內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一。

“戒”又稱“散齋”,散齋七日,宿於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參加哀弔喪禮,以防“失正”、“散思”。

古人齋戒時忌葷,但並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口中發出的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除齋戒的形式之外,古人對齋戒的內涵非常重視。有一次,顏回向孔子請教說:“我實在沒有再好的辦法來提高自己了,請老師再指點一下。”孔子說:“最好的辦法是齋戒清心。”顏回說:“我家境貧窮,好幾個月沒有飲酒吃葷菜了,像這樣,可以說是齋戒了吧?”孔子說:“這是‘祭祀之齋’,不是我所說的‘心齋’。”顏回問:“那甚麼是‘心齋’呢?”孔子回答道:“你必須摒除雜念,專一心思,不用耳去聽而用心去領悟,不用心去領悟而用凝寂虛無的心境去感應。這種虛無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齋’。”

《易》經的《繫辭上》稱,洗心曰齋,防患曰戒。《孟子》的《離婁下》稱:“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禮記》的《曲禮》和《祭法》篇都有關於齋戒的記述,稱“齋戒以告鬼神”,“及其將齊(齋)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苟慮,手足不苟動。”

齋戒是道教徒日常修持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道士經常保持身心的潔淨,虔誠奉道。唐宋以後,齋戒和誦經密切聯繫起來,成為道士日常修持的內容。明代天師張宇初的《道門十規》在述及齋戒與誦經時稱,“凡持誦之士,必當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誠如對越上帝,默與心神交會。”

當日前一篇文章: 【傳統文化】喝茶有“道”
當日後一篇文章: 《多版打印程序6.2》實現“分組騎馬訂打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