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神傳文化】座次;席次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一日】

【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面南”,稱臣叫做“面北”。

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鴻門宴》中有這樣幾句:“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項王座次最尊,張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會席次,尊卑很有講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門,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設兩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與散座的區別:上桌與單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則不分席次。

             1   2

           3       4

           5       6

             7   8

當日前一篇文章: 燒官院的故事
當日後一篇文章: 明慧週報(涿鹿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