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味道

——讀《渭川田家》有感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歷來認為,王維雖然被譽為「詩佛」,但因為他的詩多是反映田園生活,沒有那種憂國憂民,慷慨激昂的氣魄,在思想內容上不能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相提並論。可是當我們了解王維的歷史,他的佛教信仰,就不難發現,王維的田園詩正是他修煉境界的表現,本詩即可以作為佐證。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的一生經歷了唐朝的由盛轉衰,他的詩風也隨著人生的經歷、佛法修煉的領悟而變化。前期的詩,詩人青春年少,正值盛唐時節,多是反映現實生活。後期國家動亂,隱居之意萌生,多是反映忘情山水田園,離世絕塵的願望。本詩就可能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擅長山水畫,也擅長田園詩。其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並稱於世,被唐代宗譽為「天下文宗」。

這首詩前八句:斜斜夕陽的餘暉照拂著村莊的籬落,歸家的牛羊走入深深的街巷。惦記放牧孫兒的老叟,拄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前。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稀薄。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裏,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一幅農家悠閒,了無塵囂,彷彿世外桃源的畫面印入眼中。讓人怎能不羨慕呢,看到這樣的悠閒自在,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一切的家國離亂,一切的富貴榮華,如過眼雲煙,不值一提,不值得我們為之苦苦追求,爭鬥不休。真的好想回到這種世外桃源的懷抱啊。

詩中「荷鋤」引自陶潛詩:帶月荷鋤歸。陶潛作為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對後世影響巨大。無論是李白,還是王維,寫起田園詩,都會不自覺的引用陶潛的詩句好詞,只不過王維的詩在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式微」引自《子貢詩傳》:狄侵黎,黎侯出奔,衛穆公不禮焉。黎人怨之,賦《旄邱》;黎大夫勸其君以歸國,賦《式微》。《詩》:式微式微,胡不歸?講的是黎國大夫看到衛穆公對黎侯禮數不敬,打算勸其國君回國寫的詩。在這裏詩人既是表達了自己對於家國離亂,世間變化無常的悵然。也表達自己渴望回到故土,對於世外桃源的嚮往。

在古代的佛教修煉中,講究的是寺廟修煉,離塵絕世,與世隔絕,清淨無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王維是世俗中人,同時也是在家的佛教居士,自然也會有出世之心。雖然在世俗人的眼裏看是消沉逃避,可是在修煉人的眼裏看卻是能夠放下世間的執著而在佛法上精進的表現。王維詩中表現的山水之樂不是一種消極、追求閒情逸致的情緒,相反的,正是詩人在試圖探索人生的真諦與佛法的奧妙,體悟自然天真的表現。

《渭川田家》這首詩表現了一種田園式的悠閒安逸,讀著詩,想著畫面,心中自然的平靜了許多,讀來頗有一種修煉人清清靜靜的感覺,這也體現了王維在佛法修煉中的境界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了。真是應了明代胡應麟的話「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3/21/唐詩的味道-23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