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要求 一次機會

——「法輪功受迫害真相聯合調查團」給中共倒計時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明慧記者雪莉,思靜採訪報導)二零零七年五月三十日,「法輪功受迫害真相聯合調查團」在加拿大國會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表示奧運會和反人類的罪行不能在中國同時發生,要求中共在兩個月內停止對法輪功的迫害,否則調查團將在全球範圍結合所有正義力量共同抵制中共舉辦二零零八年的奧運會。針對此事,記者採訪了「法輪功受迫害真相聯合調查團」北美發言人楊凱文先生。

記者:您能不能先介紹一下這個「法輪功受迫害真相聯合調查團」是由甚麼人組成的?

答:「法輪功受迫害真相聯合調查團」簡稱CIPFG,是由國家級政治家、省市級政府官員、宗教和社區領袖、器官移植專家和醫生、國際人權和刑事律師、非政府組織和團體、國際媒體和人權活動家組成。從去年四月份成立以來到現在,在全球有北美、澳洲、歐洲、亞洲四個分團,成員有三百多人。

北美團長鮑克博士是猶太教的一個牧師,在猶太教中享有很高聲望。歐洲分團團長是英國上議院資深議員,叫卡羅琳•考克斯。亞洲的團長是台灣立法委員賴清德,他同時也是一個醫生。澳洲分團團長叫安德魯•巴列特,是澳洲政府的參議員,澳洲民主黨的副領袖。這些成員本身都是在各個國家有很高的威望,有很大的影響力。

記者:五月三十號,「法輪功受迫害真相聯合調查團」要求中共在兩個月內停止對法輪功的迫害,為甚麼是兩個月?

答:因為二零零七年八月八號將是奧運會開幕前的倒計時一週年,所以「聯合調查團」給中共政府兩個月的時間達到以下幾點要求:停止對法輪功的迫害,包括對支持聲援法輪功的律師和正義人士的迫害,比如高智晟律師、力虹;開放所有關押法輪功學員的地方,讓調查團進去進行不受限制的調查。如果(中共)在兩個月內沒有答覆或者是沒有滿足要求的話,由三百多人組成的四大分團將在全球進行抵制(北京)奧運會的努力。

記者:「聯合調查團」為甚麼把奧運和停止迫害法輪功兩件事情連繫在一起呢?

答: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場迫害不停止,到開奧運的時候,在北京的一個角落還在殺人、取器官,在勞教所中還在發生著酷刑折磨,甚至把人迫害致死,而在北京的另一個角落卻在開著奧運會,這是多麼大的諷刺,也是對全人類的侮辱。當然以和平、寬容為基本精神的奧運會本身也會蒙羞。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奧運會和反人類罪不能同時進行,這也是我們這次明確提出時間表和提出抵制的原因。

記者:調查團一直希望能進入中國調查對法輪功的迫害。讓西方人進入中國調查人權狀況,中共的宣傳一直說這是干涉中國內政,您怎麼認為?

答:針對西方社會對中共的人權迫害的譴責,中共這些年來一直是用所謂的干涉中國內政來搪塞,但是這和現代文明社會格格不入。比如希特勒對猶太裔德國人的屠殺,不能算成自己家裏的事情。具有現代文明理念的所有的現代人都會認同一點,人權是沒有國界的,它是普世價值。世界上沒有這樣的道理:「任何一個政權在自己國家內屠殺人民,別人就沒有干涉的權利了」。

中共一直有這種說法,誰要批評它,它就說,你干涉中國內政,但實際上這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內政和外政的問題,這是一個違背現代文明的一種行為,所以現代文明社會的人都應該起來反對。

日常生活中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家庭,家長在虐待孩子,甚至要殺死他們,那麼鄰居是有權制止他的,有權報警來制止他這種不人道的行為。換句話說他並不認為這是你自己家裏的事情,而是你對一個生命的傷害,任何人都有權利起來制止。

記者:調查團中三百多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信仰,那麼這些人是出於甚麼理念來制止中共對佛家功法──法輪功的迫害的呢?

答:西方社會有一個理念就是信仰自由,這是一個普世的價值,不管加拿大也好,美國也好,澳洲也好,所有的西方民主國家都有各種各樣的信仰。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人權。不管信仰甚麼,他的基本人權是受到憲法保障的,而且不應該有任何人由於他的信仰、膚色受到迫害。而不像中共消滅所有的信仰,只讓人相信這種邪惡的共產主義。

不同的信仰本身並沒有阻礙「聯合調查團」成員反對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反而成為他們支持不同信仰、支持法輪功學員應該擁有基本人權的一個有力角度,因為大家都是有信仰的人。

比如北美團長鮑克博士是猶太教的一個牧師,在猶太教裏享有很高聲望。他在多次的講話中強調,現在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就像當初希特勒對猶太人的迫害一樣,所以他們對法輪功學員在八年裏遭受的迫害感同身受。

記者:如果中共在兩個月內不停止迫害,那麼調查團將如何抵制奧運?

答:六月十四號,在亞洲分團推出一個具體的計劃,叫人權聖火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要在全球進行人權聖火的接力傳遞,這是我們進行抵制奧運的方案之一,那麼接下來我們還會有許多更具體和詳細的方案,一些已經成形,一些還在討論之中。請大家留意我們聯合調查團的網站,www.cipfg.org

記者:謝謝您接受採訪。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6/23/15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