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施憂天下 子孫賢良蔭祖德


【明慧網2005年8月28日】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時父親就過世,家境貧寒,每日只吃一些鹹菜粥。他勤奮刻苦讀書,以天下人福祉為自己的責任。他經常自己吟誦道:「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尚未憂慮時就先憂慮;當天下人都得到安樂,才是讀書人安樂的時刻。」

他曾經拜訪一位相士,並請問:「我是否有機會當宰相?」算命的人說:「沒有希望。」再問:「我是否有機會當名醫?」相士驚訝的說:「為何之前所問的目標如此高遠,而現在所問的卻如此卑微呢?」范仲淹說:「只有宰相及名醫才可以救濟眾人。」相士讚歎說:「你的心如此仁慈,是真正的宰相。」

范仲淹在寺院苦讀時曾經發現地下埋有一窖金子,他沒有取又埋了回去。後來,他當了宰相,曾告訴僧人取出金子來修葺寺院,沒想到金子卻不見了,只有一張紙條上面詳細寫著他歷任官職的薪餉和收入,跟金子的數量與價值完全相同。

范仲淹考上進士之後,任秘閣校理。他精通六經,學生有疑問請教他,他都孜孜不倦的講解。還將自己的俸祿來撫養四方遊士。這些人有的來時潦倒窮困,考上功名之後便離開,一路飛黃騰達卻對范仲淹不聞不問,他依然不後悔曾幫助過這些人。

范仲淹的個性非常喜好布施,對親族中貧困的人,或對關係疏遠但賢能的人,都會給予救濟。他剛考上進士沒多久,就想將來若有能力的話,一定要好好贍養整個族人,前二十年,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心願。自從他坐鎮邊防一直到回朝廷當上宰相,日益富貴以後,就在鄉里中買下幾千畝良田,稱為「義田」,用來贍養親族中窮困的人,讓人人有的吃、有的穿,如遇婚嫁、喪葬,另有補助。

他曾經向錢氏買了一座庭園,打算搬到那裏定居。地理師說此地風水極好,必會接連不斷有人做官,范仲淹聽了卻說:「既然如此,與其一家人獨自顯貴,還不如讓江蘇一帶的讀書人,都能來此受教育,那麼每個人都可以顯貴了。」便將這個地方改為學堂。

范仲淹的次子純仁也是一代名相。范仲淹為參知政事時,曾命純仁將俸祿五百斛麥子,用船載回蘇州老家。船過丹陽,純仁上岸見父親的老友石曼卿,得知石家正處在「三喪未葬,二女未適」的困苦之中,遂將五百斛麥子贈石。石收麥子後,仍然愁容滿面地說:「還不能解決問題啊!」純仁又將載麥的船一併送給他。范仲淹聞知此事,很高興,連連稱讚兒子做得對。清朝乾隆帝南巡,三次到過天平山(范仲淹故居),並敕建「高義園」褒揚此事。

范仲淹樂善好施,但自奉甚儉,位居要津後,若無賓客登門,吃飯僅有一種葷菜,妻兒的衣食,僅能基本自足。他在廣德軍司理參軍任滿離職時,窮得只剩一匹馬,最後只好賣馬而回。後來,因經略邊防有功,朝廷賞賜金銀甚多,他卻全部分給部下,自己未留分文。雖居高官,卻「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范仲淹死的時候,窮得「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

范仲淹的四個兒子都做到公卿,個個能繼父志,所以孫曾輩又再發達,代生賢良,歷八百年(至清朝)而不衰!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8/28/10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