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不單單是預測未來的科學

——由邵雍的著作探及


【明慧網2004年3月3日】大家都知道了北宋大哲邵雍對未來預言的《梅花詩》,在詩中,邵雍對其本人所在朝代(北宋)及後世作了簡要而精確的預言。這使得我們對預言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預言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預測驗證的問題,他實際上已經涉及到人類對時間空間、對社會甚至對修煉的觀念上的全新的改變。

當然,預言首在警誡世人(尤其在現時江氏集團對法輪大法修煉人的迫害與對世間民眾謊言欺騙之下,以此為最重要),但他也同時道出了人生的存在意義和社會變化的規律。那麼,預言就不單單是一門預測未來的科學,他同時是一個需要對人類、對宇宙、對生命有著極高深的、極準確的、極有修為的認識和境界,再加上深刻的體悟,才能奠定其真正的科學意義。

也就是說,預言《梅花詩》肯定不是簡單的空穴來風,他一定有其深刻的來源。其實,邵雍還有兩篇名著──《皇極經世》、《觀物篇》。讓我們來分析看看是怎麼回事──

1. 先讀《皇極經世》。此書有十四卷。

《皇極經世》的第1、2卷系統地講了「元、會、運、世」的運算規律。對此,邵雍在後面的《觀物篇》中大量地作了解說,所以應當把《觀物篇》與《皇極經世》二者作為不可分割的姊妹篇,是邵雍學術成果的完整體現和總結。其第7至14卷,在理論上窮盡了「天地萬物之理」與「人間興廢之事」,其中包括《觀物篇》。所以後人有言:「陰陽之消長,古今之治亂,邵子(雍)盡之矣。故書謂之《皇極經世》,篇謂之《觀物篇》焉。」

那麼,最重要的部份是第3至第6卷,裏面譜列了「由帝堯至五代」的詳細的帝王時間表。這張表是包括孔子在內,上起帝堯甲辰,下至五代十國的後周顯德六年己未,共計有三千三百餘年的歷史年表,詳盡的表現了中國北宋以前的歷史變化。而這個表格的牲是與「元、會、運、世」、「天干、地支」並「周易六十四卦」相匹配而構成的。

在此,為讓大家明白,可節選一段以示明:
經世之未二千一百五十六
甲午
乙未 無妄 丙申 明夷 丁酉 賁 戊戌 既濟 己亥 家人 庚子 豐 辛丑 革 壬寅 同人 癸卯 臨
甲辰
唐帝堯肇位
         

甲寅
中孚 歸妹 大蓄  

很明顯,邵雍是用自己創悟的「元、會、運、世」的運算規律並配以易學(如伏羲八卦、河圖洛書等等)來驗證人類歷史及宇宙萬物,他們都是有「定數」的。

那麼,我們來看邵雍是怎樣來驗證的。

我們知道,歷史留下的有較明確的紀年始於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給出了自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後的紀年,而西周以至以前夏、商、週三朝的許多紀年問題一直是歷史學家們的迷。而中國最早的史書是《尚書》,他彙編了由帝堯至東周秦國的重要文獻,此書證明堯、舜、禹及夏、商、周諸王確有其人。但是,司馬遷沒有明確有關他們的歷史年表,加上《尚書》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傳抄及其他的波折,在考證上頗費周折。於是就有了1996後5月16日正式啟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並於2000後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現讓我們把《皇極經世》和《夏商周年表》做個對照──

邵雍《皇極經世》年表──
朝代 帝王數 起始年份 終結年份 共計年數
17 王 公元前 2224 公元前 1766 共 459 年
28 王 公元前 1766 公元前 1122 共 645 年
西周 12 王 (加「共和」) 公元前 1122 公元前 771 共 351 年

今《夏商周年表》──
朝代 帝王數 起始年份 終結年份 共計年數
17 王 公元前 2070 公元前 1600 共 471 年
28 王 公元前 1600 公元前 1046 共 555 年
西周 12 王 (加「共和」) 公元前 1046 公元前 771 共 275 年

且不論《皇極經世》與《夏商周年表》的各個朝代起始、終結的年份的差異,二者已經對1400餘年的歷史之間的誤差有154年,而更久遠的夏朝的數百年時間年數對比僅差12年。而且,在沒有當今的科技的支持下的《皇極經世》推演的年表比《夏商周年表》多出堯、舜二代,內容也更為詳細。

那麼,邵雍依據的文獻能是甚麼呢?他沒有今日的考古技術,沒有現今科學理據,更無證據證明邵雍有甚麼新的文獻作為推理的依據。然而,這也決不是今天單純的偶合。反過來說,《皇極經世》與《夏商周年表》哪個更為準確,今尚無定論。也有專家認為,《夏商周年表》也需要未來的科學發現的進一步檢驗,同時它也繞不過邵雍的《皇極經世》的對照。實際上,有專家認為《夏商周年表》準確度仍然值得懷疑,且有未完善之處,遠未結題,例如:周武王伐紂的年份仍有爭議等等。而這些,對於明白修煉的人就知道,邵雍是通過嚴格的修為境界和嚴謹的易學理論推演出來的。某種意義上說,《皇極經世》是在挑戰當今的考古學。

所以,可以說明的是,邵雍不僅「遇事能前知」(知道未來),而且還能推演「被歷史遺忘的過去」(知道過去);也就是說,預言是貫通古往今來的科學。

2 次讀《觀物篇》。共有內外兩篇。

首先,在《觀物內篇》與《觀物外篇》中,有大量的詳盡的易學、天文的數據及其推演的規律,這是對《皇極經世》中的時間表來歷的科學依據的根本補充(此非本文之論題,存而不論。讀者自可參考原著);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以「天時、地理、人事三者」合一來治學研究的。舉個例子說明:《觀物內篇》把「春夏秋冬」,「飛走草木」,「《易》《書》《詩》《春秋》」,「生長收藏」,「皇帝王伯」,「意言象數」,「仁義禮智」,「道德功力」,「性情體形」,「目耳鼻口」等等不同層次的事物融會貫通及比照對應,指出這些天、地、人、事等等的相互的關聯與對應(或感應)的關係及規律。用古人的話說,《觀物篇》是「物理之學」與「性命之學」的融合,或者說是「天學」與「人學」的合一;用今人的話說,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統一,或者說是物質與精神是統一的。而這種研究,今人看來真的覺得非要博古通今的全才不可。《觀物篇》確實說出了天、地、人、事等他們的規律。

其次,邵雍之學有先天與後天之分,自言:「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跡也」(《觀物內篇》)。後天之學比較為人們所認可,主要側重於可記憶、可推理、可演算之類有跡可尋的學問。而先天之學則是心學,則顯得較為神秘,也一直為後世文人學者所爭論與探研。邵雍他自己已經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先天學,心法也」,「得失不動心,所以順天也;行險僥倖,是逆天也」;「凡人之善惡形於言,發於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發於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獨也。」(《觀物內篇》)等等。用今天的話語就是說:作學問的「先天學」就是心法,需要的就是「得失不動心」,就是心靈的境(邵雍主要專指儒家的修煉境界「慎獨」、「仁」及其他),做險惡僥倖之事是違背天理的;人一動念,是善是惡,鬼神馬上就知道了……──實際上,這些都在講解修煉的意義及勸善所在。而在《宋史•邵雍傳》中明確說明了邵雍能預言的原因:「雍知慮絕人,遇事能前知。程頤(北宋五子之一,人名)嘗曰:『其心虛明,自能知之。』」怎樣才能使心「虛明」呢?這不是心性的一種修煉嗎?是一種心靈的境界嗎?達到了那個境界,也只有通過自覺不自覺的修煉,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宇宙、人類及社會的演變規律了。

可見,邵雍在預言未來與過去之時,並不忘記進一步告誡世人預言是真實的存在和科學,並拿出了他自己做學問的依據和成果,展現給了世人。這也說明了,預言是真實存在的,預言不單單是一個預測未來的科學,他必須是建立在人類對人體本身、對宇宙、對時空、對人類文化和社會有正確的、全面的、貫通的認識和精神境界這一文化背景下,再加上通過學研者自身嚴格的心性的要求才能實現的,也就是說只有一個真正覺悟了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的。

《梅花詩》的寫作決不是純粹偶然出現的,也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偶感而發的文學作品。因為,從邵雍的眾多著作體現了他的不同一般文人的學術成果的特點:

1、有名師(李挺之)嚴格的口傳心授,其學術體系完整嚴密,包括邵雍自創的「元、會、運、世」的運算規律也是如此。

2、其學術有深刻的甚至表現出了一個超常的修煉的體悟與認識,不是一般的科技上的認識和推理,同時,也體現邵雍不凡的人格風範。

《梅花詩》的出現,正是建立在這些深刻的文化背景下的,完全是邵雍經歷了「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宋史•邵雍傳》)的學習研究並結合他自身的「高明英邁」、「坦夷渾厚」(《宋史•邵雍傳》)的崇高品質,才能完成的。

而我們再翻開《轉法輪》一書時,書上明確指出了「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在論述人生的目標「返本歸真」也是要走一條修煉的路,通過修煉能使人覺悟,修煉到了一定的境界,他也同時產生了宿命通功能。「甚麼叫宿命通?就是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將來和過去;大的可以知道社會的興衰;再大的可以看到整個天體變化的規律,這就是宿命通功能。」(《轉法輪》)這句話印證了人類是能預知古往今來的道理,同時也指出了這個宇宙的特性「真、善、忍」,指出人通過修煉才能開拓新的科學、新的文化①。那麼,預言就不是一般人們認為的科學,他是超常的科學,並已經在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得到證實,他也必須用超出常人的理來認識,而真正的科學不就在我們的眼前嗎?

綜而言之,邵雍的著作具體的表達了中國古代半神文化的深邃和科學,在以往的歷史上已經得到人們的認可和遵從,也將使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們得到真實的啟示:全新地審視自身、社會和宇宙。如今,我們再翻開這一頁時,難道還不值得我們驚醒和覺悟嗎?

以上個人所見,敬請指正。

(註﹕邵雍的著作代表歷史和過去,新文化仍然由現在的修煉者開拓。敬請同修以法為師。)

法輪大法的修煉也必須是:1、由師父傳授大法法理,引領學員修煉和證實法;2、學員必須按照大法的要求真修實修,向內修,修心性並不斷提高自身的境界,才能具備認識宇宙、生命與人類的能力,才具有宿命通一般能預知過去與未來的能力。

參考書目:
1、《轉法輪》、《法輪功》 李洪志 著,可見於「明慧網」。
2、《皇極經世書》(宋)邵雍 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
3、文章:《皇極經世》與《夏商周年表》郭彧 著
見:https://www.confucius2002.com/confucian/shaoyong/index.htm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4/3/3/預言不單單是預測未來的科學-6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