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這麼不美國!」
文/合歡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一月六日】第一次聽到「這麼不美國!」(so un-American)這個說法是在疫情期間。當年美國的疫情最先在紐約等州蔓延。紐約周邊的幾個州的州長出於恐慌,下令禁止紐約州的車輛進入本州。當時的紐約州長庫默(Andrew Cuomo)很生氣,公開指責這種做法「這麼不美國!」,意思就是鄰州的做法違反了美國精神。

確實,美國成立聯邦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州與州之間的自由貿易和人口自由流動,減少經濟發展的壁壘,各州都成獨立王國了,還有美利堅合眾國了嗎?

最近又聽到媒體說「這麼不美國!」。

川普總統在第一任期內曾提議購買格陵蘭島,最近又舊話重提,結果招來媒體的嚴厲批評和嘲諷,認為川普不美國。原因有二:

一.主權領土是不能買賣的
二.丹麥政府絕對不會出售領土

一個歷史學家看不下去了,在《華爾街時報》撰文反駁:事實上,美國40%以上的土地是通過主權購買得到的。歷史上,美國從法國人手裏購買了路易斯安那。之後,美國政府減免了西班牙的債務,以換取佛羅里達。再後來又從俄國人手裏買了阿拉斯加。川普先生的提議既符合美國的傳統,也符合當前的領土界定。

另外,不管今天的丹麥領導人願不願出售主權,但該國賣地的做法卻由來已久。1845年,丹麥國王接受了東印度公司的數百萬盧比,轉讓了在印度多個樞紐的控制權。1900年代初期,丹麥提出想把格陵蘭島賣給美國,美國沒有同意,但美國在1917年1月向丹麥支付了2500萬美元,購買了丹麥另一處偏遠的領地──現在的美屬維爾京群島。當然後來到了1946年,美國曾正式提出用1億美元購買格陵蘭島,但被丹麥人拒絕了。

令人不解的是現在有些媒體人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也不做功課,就敢隨便下斷言。這些人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操守讓人困惑,這樣的情況讓人覺得「這麼不美國!」。

有趣的是,昨天遇到一位美國朋友,又一次讓我聽到這句話:「這麼不美國」。

朋友是一位中年男性白人,成功的商人,喜歡讀書。一見面他就說:「最近在《紐約時報》看到多篇關於神韻的負面報導。但是每一篇文章寫得都很糟糕,沒有觀點,列一堆具體事情,看到最後也不知道他們想說明甚麼。一篇接一篇,到最後沒得寫了,再寫一篇把以前講過的總結一下。」

「說神韻賺了多少錢。我們美國人不都喜歡白手起家,個人奮鬥,創業成功的故事嗎?」

「說演出訓練怎麼辛苦,訓練時間怎麼長,哪個想成才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你看那些想進職業球隊的孩子,家長花很多錢送他們去夏令營,為了找好教練而搬家,孩子們夏天在烈日下訓練體力,不都是這樣嗎?」

「還質疑神韻為甚麼那麼多現金放在銀行不投資。我們美國人甚麼時候管過人家這樣的閒事?怎麼『這麼不美國!』怪不得那個好萊塢演員告它誹謗罪,索賠2.5億。」

我忍不住插了一句:「那你為甚麼還花錢訂閱它?」

他哈哈大笑,「你真聰明,我回家就退訂!」

我也哈哈大笑,原來很多美國人還是很美國的。

當日前一篇文章: 「把地球管起來!」
當日後一篇文章: 從軍人翻牆看中國民眾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