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二零二四年二月二十日】因為受常人中明哲保身、謹言慎行的思想影響,大多數人不願當面指出別人的不足,怕影響兩人的關係、有損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像,或許有一部份怕對方難受的「好心」,但大部份原因是出於保護「自我」。 然而修煉人是個整體,不分你我。對於自己的執著,我們都知道要全部去掉才能圓滿,那麼對於同修不也是如此嗎?為他好就要告訴他哪裏還有待提高。我明白這個理,所以每次看到家人同修的不足都直言不諱的指出,但結果常常是不歡而散。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對此有了新的理解,寫出來與同修分享,旨在共同切磋提高。 前幾天看到家人同修因為有怕心,做救人的事過於謹小慎微,我很替她著急,義正詞嚴的指出,她不接受、還很生氣,我忍不住和她爭論起來。每次爭論過後我們都意識到自己不對,但這個狀態始終不能突破。 這一次我靜下心來向內找,意識到自己有一顆強烈的急躁心,以前我一直認為做事快、性子急是自己先天的特性,不屬於執著,現在才明白「快」和「急」完全是兩回事,修煉人應該做到效率高而不急躁。還清晰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叫「悟空」時的語調,既緩慢、慈悲又威嚴。神佛法力無邊,做事瞬間即成,卻從容淡定。 我發現自己還有強加於人的心、自以為是的心、瞧不起人的心、親情、執著他人的執著、說話刻薄做事極端的黨文化。想想這些心已經有很久了,該重點修去了,我平靜的對家人說:「我再也不管著你了,以後你做的咋樣我也不說你了,反正說了你也不改變、得不到提高。我要做到視而不見、無為,不能太執著你的表現,不然最後你提高不上去,我也因為執著你的執著被影響了。」同時開始加強發正念清除這些心。 就在我認為自己境界提高了、決定以後緘口不言、不再居高臨下強加於人時,剛好學到了《加拿大法會講法》中的一段法: 「弟子:有的學員遇到魔難很長時間也過不去,別人給他指出好呢,還是應該讓他通過學法自己去悟?師:大家看到了他進步不了的原因,為甚麼不指給他呢?善意的告訴他,沒有問題。是怕招惹氣生嗎?對方的態度不是正好用來修煉嗎?即使你講出的話他理解不了,也沒有關係,我們常人的這個情不是得放下嗎?看到問題一定要告訴他。有人誤在一個層次中老是上不去,越上不去他就越不看書,越不知道精進,那麼這個關、難就越大,對他來講就越動搖,致使最後他不能修煉。從始至終有這樣的問題存在。修煉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你達不到那個標準,絕不能進入那個層次。一個普普通通的常人想達到圓滿,像一個大覺者那麼神聖,對這個問題你不能那麼清醒的去認識,甚至重視不起來那怎麼能行啊?」 學習了師父這段法,我忽然發現自己原來悟錯了,沒有做到取中,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因自我而強加於人,又因自私而逃避矛盾。無為是心不動,而不是沒有行動。甚麼也不面對,那不和和尚一樣了嗎,我們修的是主意識呀!師父的法讓我對指出他人不足有了全新的理悟: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看到同修的不足一定要指出來。指出來後無非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同修很認同並聞過則喜,他能因此改正不足、得到提高;第二種是同修當時不認同但態度還好,也許他以後能認識到,我們也做到了為同修負責,兌現了下世前「相互提醒」的承諾;第三種是同修不接受且對我們態度不好,這也是障礙我們指出他人不足的主要原因,也許這正是師父給我們安排的提高心性的機會呢?常人中有句話叫「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從修煉的角度看,「不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提高自己」呀! 同時我們指出時的態度自始至終要做到心平氣和、充滿善意。如果自己的情緒也被帶動了,互相爭論起來,事後就要向內找找為甚麼,他的表現或態度觸動了哪顆執著心?情、急躁、瞧不起人、強加於人、面子、妒嫉、自私、自我、自以為是抑或其它?無論甚麼心,它都藉機被暴露出來了,正好清除它。 由此看來,指出同修的不足真是一個主動提高的好機會。指出之前我們是有心理準備的,就好像在回答一道提前知道答案的題,先保持一個祥和的心態,接下來無論發生哪種情形,只要我們守住心性,都能使同修或自己得到提高,無論是誰提高,都是大法弟子整體的提高。在家人同修間或學法小組裏,這樣的機會很多,希望我們都能互相救助、突飛猛進、修得無漏,更好的助師正法。 個人層次有限,不足之處敬請同修指正。謝謝師父慈悲點悟,謝謝同修辛苦付出。 【編註﹕本文代表作者當前修煉狀態中的個人認識,謹與同修切磋,「比學比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