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立冬」:萬物收藏 養精蓄銳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四日】(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一過,接下來就是立冬了。

立冬,是冬季的開端,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每年從公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開始,二零二四年的立冬日是十一月七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古代社會是一年中的大事,二十四節氣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是重要的節日。《周髀算經・卷下》(髀,音必、bì)說:「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立,建始也,自此開始。中國黃曆以「四立」作為四季的開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萬物活動趨於休止,動物伏藏準備冬眠,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農作物也收曬完畢、收藏入庫,農人歷經一整年辛勞耕作,趁著冬日農閒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農作物收曬完畢、收藏入庫。(清 黃鉞《春台熙皋・冊・玉粒冬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農作物收曬完畢、收藏入庫。(清 黃鉞《春台熙皋・冊・玉粒冬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立冬特色:藥雨殺百蟲

立冬時節對古時的農民來說相當重要,當時沒有氣象預測,農村的老人們根據長期觀察當日的雨水、陰晴、風向等,總結出「冬天冷不冷,就看立冬」。

到底該怎麼看呢?幾句流傳已久的俗諺可略知一二,如:「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立冬晴,一冬凌(冰);立冬陰,一冬溫」、「立冬刮北風,皮襖貴如金;立冬刮南風,皮襖掛牆根」。

從立冬到小雪節氣之間所下的雨,有個特別名稱叫「藥雨」或「液雨」。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記載:「立冬後十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百蟲飲此皆伏蟄,至來春雷鳴起蟄乃出也。」李時珍還說,藥雨能「殺百蟲,宜煎殺蟲消積之藥」。意即各種蟲喝了這種雨水都要蟄伏,直到來春雷鳴才起蟄而出,所以「藥雨」可用來殺百蟲和煎煮殺蟲消積的藥物。

立冬三候

立冬是黃曆「十月節」,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貼切地描寫了立冬物候。

一候水始冰:水已經能結成冰。

二候地始凍:土地也開始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雉即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大鳥已不多見,而海邊卻可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貼切地描寫了立冬物候:「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瑞士法輪功學員攝影作品)'
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貼切地描寫了立冬物候:「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瑞士法輪功學員攝影作品)

立冬習俗

郊祭迎冬

在古代社會,皇帝有出郊迎冬的儀式,並賜群臣冬衣,撫恤孤寡。

《禮記・月令》載:「立冬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歲於北郊。還反,賞死事,恤孤寡。」「祀神州地祇於北郊。」

即立冬日,天子率百官在北郊迎冬,祭祀大地之神。回宮後,還要撫恤死者遺屬及孤寡。立冬前三日,掌管曆法祭祀的官員會告訴皇帝立冬日期,皇帝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當天,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到北郊祭祀迎冬,回來後還要大加賞賜以安社稷。皇帝會賜皮襖給臣子及家屬,賢德的皇帝還會發放救濟物給貧窮百姓,讓他們好過冬。

'天壇是中國古代帝王祭天的場所。自天壇建成至今,曾有23位皇帝在此舉行過682次祭祀大禮。(公有領域)'
天壇是中國古代帝王祭天的場所。自天壇建成至今,曾有23位皇帝在此舉行過682次祭祀大禮。(公有領域)

立冬日,農民有歡慶收穫的祭祀,部份地區有祭祖、豐年宴會等習俗。立冬的意義對應到社會人文的思考,就是感謝天地的賜予、敬慎修德、憫恤生命的季節。

儲存冬菜

在中國北方,立冬時天寒水冰,已經進入蔬果不生的季節。《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京城汴京(今之開封),上至皇宮,下至民間,都在立冬時節開始儲糧存菜準備過冬。立冬日前,路上交通繁忙,車馬、駱駝滿載過冬的食物充塞道路,形成立冬節景。

吃餃子

中國北方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因為餃與「交」諧音,所以有「交子之時」吃餃子的說法。新舊交替於子時,夜裏子時是日與日之交,立冬子時是秋冬季節之交,大年初一子時是新舊年之交,交子之時吃餃子象徵新的開始。

'冬天藏護得當,遵循天時變化調養飲食、起居,則能保養精神和元氣。( 明 趙左《寒江草閣・軸》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冬天藏護得當,遵循天時變化調養飲食、起居,則能保養精神和元氣。( 明 趙左《寒江草閣・軸》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立冬養生

順應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變化,立冬時節人體的小宇宙也進入冬天「養藏」了。冬天藏護得當,遵循天時變化調養飲食、起居,則能保養精神和元氣,避免病邪侵害。

冬令進補

「立冬補冬」、「補冬補嘴坑」、「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古人認為立冬後寒氣重,身體容易不適,所以民間有「補冬」的食俗。在立冬時「進補」以補充元氣抵禦嚴寒,養精蓄銳為來年做好準備,同時也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勞。

立冬進補以溫補為宜,可選擇溫熱食材來料理食物,如:老薑、大蒜、肉桂、桂皮、肉荳蔻、白荳蔻、胡椒、肉蓯蓉、大茴香、小茴香、龍眼乾(桂圓)等等,有暖身保健效果。

羊肉爐、姜母鴨、麻油雞、藥膳排骨等是常見的冬令食補,因每個人體質各異,不妨諮詢中醫師了解自己體質的寒熱虛實,才不至於盲從進補。

善用黑色食物

《黃帝內經》說:「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可知腎臟對應的是冬天。冬天在五行中屬水、屬黑,「黑色入腎」,所以黑色食物適合冬天養陰養腎。

比如,黑米滋陰補腎、健脾養肝;黑豆補肝腎、強筋骨;黑芝麻滋肝養腎、明目黑髮;黑棗平胃健脾、補腎填髓;黑木耳滋陰潤肺、養胃補腎等,皆是佳品。

另外,民諺有「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之說,因此立冬後也宜多吃紅、白、青等不同顏色的蘿蔔。

'立冬後也宜多吃紅、白、青等不同顏色的蘿蔔。(清 金廷標《仿陳書畫・冊・蘿蔔霜松》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立冬後也宜多吃紅、白、青等不同顏色的蘿蔔。(清 金廷標《仿陳書畫・冊・蘿蔔霜松》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在古代,人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讓人體順應自然。立冬後應該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起居,而且每次勞動以身體不睏倦為度。

這種作息現代人較難做到,但建議還是儘量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的潛藏、腎精的積蓄。

從五行相剋來看,冬水克火,火屬心,所以容易發生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黃帝內經》有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儘量不勞心傷神、不動氣,使自己精神內收而不放任欲求,安靜知足而不焦慮,這樣體內的正氣自然順從調和,精氣神十足,疾病也就難以接近人體。

'善意包容能消融冰霜,讓人如沐春風。(法輪功學員美術作品《山村福音》,明慧網)'
善意包容能消融冰霜,讓人如沐春風。(法輪功學員美術作品《山村福音》,明慧網)

包容與感恩

立冬拉開冬天的序幕。凝水成冰,風吼地寒,萬物收藏,歸避寒冷。但還有一種溫暖,能消融冰霜,能讓人如沐春風,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包容。

冬天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時節,也是淨心內省、感謝天地賜予的季節。中國人講「敬奉天時,以人合天」,祝願朋友們好好養藏自己的精氣神,為來春做好準備。為您推薦專輯 :珍惜人生

當日前一篇文章: 大法展神奇 癌症晚期患者一週痊癒
當日後一篇文章: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四日大陸綜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