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孫思邈的靈丹妙藥:以德養性、以德養身
文:大陸法輪功學員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三月十日】孫思邈是陝西耀縣孫家塬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醫學家和藥學家,相傳他活到141歲時才仙遊。

孫思邈經歷了三個朝代,淡泊名利,不慕仕途。後周朝的宣帝、靜帝請他出仕,之後的隋文帝也請他做國子博士,他都推辭了。他常常對親近的人說:「再過五十年,當有聖人出現,那時候,我才能幫他救濟世人。」

到唐太宗即位,下詔延請孫思邈。太宗見他仙風道骨,容顏甚少,感歎道:「所以說,有道之人真是令人尊敬呀!像羨門、廣成子這樣的神仙原來世上竟是有的,怎麼會是虛言呢?」太宗要授他爵位,他堅決推辭不受,只願修身養道,濟助蒼生。

孫思邈一生修德為本,救濟蒼生,他在《千金要方》中寫道:「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 ,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意思是說:如果人的道德不好,就是吃仙丹妙藥,也不能延年益壽。如果道德高尚完美,不用祈禱,就多福多壽,這才是生命的真諦。

亂世行醫 義診換參

在隋朝末年,天下紛亂,但是孫思邈仍然四處行醫。

有一天,孫思邈行醫到江西九江地界,不料發生意外,被一夥佔山為王的強盜誤以為是「探子」,孫思邈當時年已七十,卻顯得年輕,被當成探子,綁架到山寨。

有人對山大王說,這是個探子,孫思邈對山大王說:我不是探子,是醫生,已七十歲了,怎麼會是探子呢?綠林好漢們覺得詫異,他看上去才三、四十歲,「你難道是神仙?」

山大王一看果真是醫生,就要把他留下來,給山上的眾老少看病。

山大王本來對於醫者並不在意,「本大王如此壯實,怎有那許多毛病?」然而孫思邈說:「您是否常有胸腹發脹,便乾燥,尿頻細綿,失眠多睡,早起口苦,牙齦出血……」聽完之後,山大王大為吃驚,明白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醫家。

一位與山大王結拜為兄弟的人,患重症,但缺一味關鍵的藥材人參,山寨沒有,要下山採購。孫思邈向山大王說明之後,山大王:「搶,去搶來。」孫思邈忙道,此法「不妥」,治病救人豈可行不仁之事?而山寨並沒有足夠的銀兩去購買昂貴的人參,孫思邈說,倘允許下山,他可順利解決。

山大王擔心他一去不返,便讓一個人跟隨,限期為六日。孫思邈說,治病救人,誓言返寨。

到了山下一個有人參的藥店,孫思邈提出坐堂三天,報酬是三兩人參,剛好夠用。店主叫一個伙計,測試他的醫術,孫思邈診得此人胃寒腹滿,已有三年,掌櫃一看了得,便提出條件,坐堂八天,否則換不來人參。孫思邈想著六天的約定,於是提出附加條件,可在六日內趕工趕點,一天幹兩天活兒,並許諾日後得空,可再上門,君子之言,駟馬難追。

坐堂之後,一天比一天人多。三天過去,孫思邈接診人數,竟超過該藥店開張半年的總和。患者接踵而至,店關得很晚,孫思邈疲勞之至,但都堅持下來。掌櫃收到的錢多到用麻袋裝。

六天之後,終於置齊三兩人參。當他回山寨時,已經知道情況的山大王頗為感激,還要給予獎賞。山寨的人服藥之後,病情立即好轉。孫思邈接受了山大王好意,卻謝絕獎賞,只提了一個要求,下山尋訪原九江太守。山大王被孫思邈一言九鼎的醫德所打動,痛快地應允。

在隋朝末年,昏君楊廣當道,民不聊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孫思邈心如止水,救死扶傷,在任何環境下,都一顆純善之心待人,並沒有貧富貴賤的分別,令見到他的人都為其至善所打動,所謂「醫者仁心、人命至重」,在這亂世之中,正得到了恰如其分的體現。

古人在形容甚麼是高尚的境界時,用了一句話「盡善盡美矣」,就是說,為了把一件事做到完美,而不惜任何代價,盡心、盡意、盡力,達到了忘我的程度,那真是令任何人都會讚歎的美德啊!

以德養性、以德養身

孫思邈曾經在中原焦作一帶行醫,長達二十餘年。

他在小山村一戶人家住下,在門口置一張小案几,坐於其後,對面為患者座位,兩人正面相向,盡可能縮短距離。

孫思邈對於患者,只收取微薄的藥費,剛夠成本。遇上家貧者,則分文不取,故實際相當於義診。

孫思邈,不僅堅持對患者少收費或不收費,還反對醫者在病人面前笑語喧嘩,自顧其樂。孫思邈這樣寫道:「(病家)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孫思邈在鄉村行醫的名聲日顯,上門求診者越來越多。為了不讓患者跑得太遠,採取「巡迴診療」方式,即在一處住上段時間,再移住他處,盡可能廣泛兼顧。

他提出「大醫精誠」:「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他還寫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因此把自己的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他以德修身,以身作則,並將常見的疾病藥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讓人自己照方治療,不取分文。

孫思邈以德養性、以德養身,演繹了中華五千年傳統文明中「敬畏天道,以德為本」的深刻內涵,成為後人了解華夏道德傳統的楷模與佳話。

(部份資料引用自《大醫精誠──孫思邈傳》一書)

當日前一篇文章: 宇宙探索:所有星系都遠離我們而去
當日後一篇文章: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日大陸綜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