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向內找 知錯必改
文/大陸大法弟子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七月十七日】向內找知錯必改,不斷提升境界修養,才是大法弟子應該具有的本色。

知錯必改善莫大焉

師父說:「我講過我說大法弟子啊,錯了沒有關係,坦坦蕩蕩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叫大家看,我在往回走,我要做好,誰都會佩服你。你躲躲藏藏、掩掩蓋蓋,這些人心變的越來越複雜、越強,然後你又修煉的一塌糊塗,學員怎麼想?學員怎麼看這些事情?神怎麼看?師父將來怎麼辦,對你?救人、救生命是一個慈悲的舉動,可是畢竟有救不了的。甚麼樣的是救不了的?不珍惜自己的,那就是救不了的。」[1]

很多同修不斷的犯色戒,甚至做了更加不好的事,不斷的掩蓋,不但不曝光甚至還信誓旦旦的演戲,甚至還敢在師父法像面前說自己是清白的,如果你真正的信師信法,就會想到師父時時處處都在我們身邊。不敢審視真實的自己,不實修,向內找也只是浮皮潦草,原則實質的問題一帶而過,如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做了錯事,還說師父在跟前我也敢這麼說。人常說: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念神先知。暗室私語,天聞如雷。殊不知就在你撒謊掩蓋,拿師父當擋箭牌來為自己的行為開脫時,師父的法身已經悄然離開,這會兒你還敢說你敬師敬法嗎?所作所為已經違背了「真善忍」,磕一百個頭不真修,師父也不會開心的。

我們修煉得敢於面對真實的自己,錯了算甚麼,思想上行為上歸正了才是好。

其實先不說修煉,單從做好人角度來說也應該如此。孔子的弟子顏回說「敏於事,而慎於言,不遷怒,不二過」,是指做事態度恭敬謹慎,不犯口過,不遷怒於別人,錯必思改,不重犯同樣的錯誤。子貢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焉,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君子犯了過錯,如日食月食人人看的見,對於自己的過失,如果他認真改正錯誤,人們會向以前一樣敬仰他。

孔子說:「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君子能夠不斷反省自己,取長補短,通過修身,完善自我修養,砥礪自己的品格。孔子說當初桀紂有過錯而不承認,很快就滅亡了,商湯周文王知道承認自己的過錯而改之,很快就興盛起來了。《弟子規》中說:「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小人用漂亮的言辭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孔子在《論語》中說:「過而不改,是為過也。」意思是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是錯了,如果知錯不改,還故意加以掩飾,甚至聞過則怒,不僅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反而為人所不齒。敢於承認錯誤,能夠正視錯誤,並堅決改正錯誤,是一個人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南宋的陸九淵說:「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是說虛心接受意見,不隱晦自己的過失,不自欺欺人,不怕議論,不怕丟面子。《左傳》中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三國時代官渡之戰,原本袁紹強於曹操,在資歷、名望、地形和兵力上,袁紹都佔優勢,謀士田豐認為,曹操擅用兵,變化無常,不如打持久戰,袁紹不但不採納,還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田豐打入牢中。當袁紹強行征戰,大敗而歸後,不但不承認錯誤,反而怕被田豐譏笑,把田豐處決死於獄中,愛面子耍權威,知錯不改的態度,正是使袁紹由強變弱,最後落得一敗塗地的重要原因。

對待錯誤的態度,是聞過則喜,還是文過飾非,取決於一個人的境界和胸懷,也是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的體現,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卻往往文過飾非,聞過則晦,聞過則拒,聞過則捂,聞過則怒,這樣做表面上似乎是保住了面子,但卻失去了一個糾正錯誤,改過自新提升自己的機會。如果因此而鑄成大錯,那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彌補,這不是很愚蠢的表現嗎?所以真正聰明的人,要勇於面對缺點和錯誤,努力做到聞過則喜,只有在後天不斷的自省,不斷糾正自身錯誤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提升自己修養境界,首先成為一個無愧於天地良心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具有完美人格的修煉者。

註﹕
[1] 李洪志師父:《二零一五年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當日前一篇文章: 共產黨員移民遭拒的啟示
當日後一篇文章: 救人是發自心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