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認真查找自身的黨文化毒素
文/德國法輪功學員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師尊好!
同修們好!

我是二零一一年有幸開始修煉法輪大法的青年弟子。來海外之前,在大陸生活了二十多年,也泡在邪黨文化中二十多年。因為修煉了大法,閱讀了《九評共產黨》和《解體黨文化》,再加上參與推廣神韻,逐步的了解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對比邪黨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逐漸的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黨文化,並清除它和歸正自己的行為。但是,還是有許多黨文化的思想與行為雖然被自己發現了,卻由於不放在心上而放之任之。

正因為自己不是很認真的清除這些毒素,所以當這兩年看到師父在講法中多次嚴肅提到「黨文化」的問題時,我心裏都特別不是滋味,感覺很慚愧。

例如,師父講:「有時候媒體用你們,有的時候項目用你們,你們的想法,那種黨文化的極端做法、說謊、糊弄事的工作作風,真的使他們受不了。」[1]

每次讀到這裏時,我都非常心虛,心裏想:「不正是在說自己嗎?」但是只是慚愧一陣子,也沒有認認真真的查找具體的思想和行為,也沒有達到真正清除這些毒素。

幸好,因為這次寫交流文章,與同修回憶並交流了推廣神韻期間的修煉過程,認真查找出了自身還存在的可怕又骯髒的黨文化思想。在寫這篇交流稿的過程中,我感覺到這些思想也逐漸與我脫離,我不再放任這些思想,而是能認清它們了,從而警醒自己,不要再重蹈覆轍。

黨文化中的算計別人

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在二零一五年,有一次,我在賣票點上,有一位顧客停下來,非常感興趣的看著神韻預告片,並且很快就說要買兩張票,跟女兒一起去看演出。我給她選好了位置之後,她突然說得打個電話問問女兒去不去。當時我心裏有點緊張,怕她女兒不來。其實這個怕心已經不對了,但是當時沒有察覺,反而腦子裏冒出了一個狡猾的想法:先把票打出來,到時她就得買票了。但是隨即覺的不對,這等於強迫別人買票,不符合修煉人的行為。但是,那種急切賣票的心讓我真的很想把票打出來。思想掙扎之中,另外一名同修剛好走到我身邊,我把想法告訴了她。然後同修說這樣做不好。頓時,邪惡的念頭消失了,我心裏也平靜了下來。

這時,那位顧客已經打通了電話,她的女兒說不去,但是這位顧客說,那就把孫子帶上。然後,她向我點頭示意要買票。隨之,我心裏舒了一口氣:做對了!謝謝師父!

事情過後,我也沒有認真審視那時候出現的念頭的根源。但是那個經歷經常浮現在腦海中,我也感到修煉的嚴肅。差一步我就做錯了,就不像修煉人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有很重的怕心,怕對方不買票。但是正常情況下,怎麼怕也不應該有這麼狡猾的想法,想先把票打出來,讓人家不得不買。深挖下來,其實就是在大陸那種欺騙、謊言、算計的環境下污染的思想。

黨文化中的說謊習慣

在賣票點上,我們的售票平台上有顏色的座位是我們能賣的票,灰色的座位要麼是在其它售票系統上,要麼就是賣掉了。以前,如果顧客問到,其它位置是否都賣光了?這時,我就開始緊張了。為甚麼呢?因為我很想說「是」,這樣顧客會覺得,啊,票快賣光了,得趕緊買了。但是,這等於是撒謊,不符合「真、善、忍」。即使顧客當時買了票,但之後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那會對神韻的名譽造成損失。

那麼同一個問題,那位西人同修是怎麼回答的呢?她很老實的解釋了,有其它的售票系統,灰色的座位有可能是其它系統裏的票,但是我們的票是很好的,越早買就有越早得到好位置等等。我當時聽了,打心裏就覺得這是「正」的,自己之前的想法是「不正」的。那是黨文化中「為達到目地不擇手段」的表現。

促使我逐漸認識自己有這個撒謊的黨文化行為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在常人社會中找了一份兼職。在工作之後,才真正發現由於黨文化的「欺騙、謊言、說一套做一套、為達到目地不擇手段」的污染,自己在修真的方面還不如正常社會中的常人。

我的兼職是在一家德國名牌服裝店做銷售員,主要面向中國遊客。當顧客問到我也不懂的問題時,有時候我能做到老實回答,「我不知道,我問問同事」,但是有時候為了省事,也為了推銷,就隨口說了一個答案。事後,我會問同事確定答案,有時候猜對了,但有時候編錯了。這就是黨文化中的說謊習慣。如果不深究這些話語,還真不當回事,但是想到自己是修真、善、忍。那麼自己做到真了嗎?

另外一方面,我經常聽到德國同事說:我不知道。他們不會覺的說這話是丟臉的,不過他們會努力找出問題的答案。相比之下,出於愛面子心,又由於黨文化因素,我一個修煉人反而會撒謊。

除此之外,我還找出自己的其它一些黨文化行為,例如做事敷衍了事,推卸責任。現在藉這次法會投稿,把以上骯髒的黨文化思想與行為都曝光出來,更加認清它們,並且下決心清除它們。不然,自己還是在修「真、善、忍」嗎?

以上是自己的層次所悟,如有不當,請同修慈悲指正。

謝謝師尊,謝謝同修!

註﹕
[1] 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四年舊金山法會講法》

當日前一篇文章: 用心救人 做師父的好弟子
當日後一篇文章: 認識嫉妒心和「想做好」背後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