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二億人三退 歷史給中共插上了亡命牌
文/子華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歷史告訴我們,無論甚麼樣的政權和個人,如果逆天叛道,殘害無辜,與正義和善良為敵,最終都要遭到上天懲罰,被歷史淘汰。

秦嬴政統一中原後,胃口大開,想從自己開始,讓秦王朝世代相傳,讓江山社稷千秋萬代永遠屬於秦氏,便稱自己為始皇帝;讓他的兒子、孫子,一幹後裔稱秦二世、秦三世……秦千世、秦萬世。

秦始皇認為採取暴政、殺戮就可以隨時消滅異己,懾服百姓;就可以永保秦王朝的統治。可是有一年,天降隕石,上面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預示了秦始皇死後,秦王朝的氣數就要隨之衰敗。秦始皇不敢相信這是上天的警告和世間一切皆有定數,懷疑隕石上的字乃是人為,一怒之下,把隕石降落之處周圍的人全部殺掉了。古今所有的獨裁暴政者都患有一個通病,就是最怕聽到不祥之詞和自己的政權受到威脅,一有風吹草動,就濫殺無辜,違背天意,作惡多端。

秦始皇登基後,有人預言他的江山要失在胡人手中。他就動用全國力量,勞民傷財地築造長城,防止北方民族侵犯(當時稱北方民族為胡人),不惜一切為後代統治解除後患。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人的算計怎能逃過上天的安排呢?秦始皇死後,他的二子秦二世胡亥繼位,由於苛政、殘暴,秦王朝就此滅亡,連秦三世也沒有挺到。這恰恰應了高人的預言,秦王朝滅在了胡人手中,即胡亥也。人想以貪婪、權欲、暴戾,在世間長期稱霸,為非作歹,可是天不允許,等待這些人的只有在天懲中毀滅。

當歷史走到了今天,中共這一西來邪靈在中華大地竊取政權後,也曾叫囂讓它的紅色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可見中共與秦始皇都是做的同樣的白日夢。

中共借鑑秦王朝的暴政為基礎,更是無數倍地施行暴政的力量,只要聽到一點不同的聲音,見到一點風吹草動,都怕威脅到自己的政權,於是便大搞運動,大肆殺人,在一次次運動中給中華民族製造著深重的災難,造成八千萬中華兒女無辜喪生,使至少一半以上的中國人遭受到它的迫害。

中共鼓吹無神論,推崇鬥爭哲學,暴力革命,戰天鬥地,企圖一口吞天。一九九二年,法輪大法在中國大陸傳出,教人按照「真善忍」做好人,使人道德高尚,卻觸動了中共的邪性。一九九九年,中共和它的漢奸魁首江澤民,編造出一個個謊言,動用整個國家機器,膽大妄為地發起了對法輪功的迫害,不惜一切代價摧殘遵照「真善忍」在社會上做好人的法輪功學員,公然與正義和善良為敵。在十六年的迫害中,千千萬萬的法輪功學員被非法勞教、判刑,被致傷、致殘、致死;還有至少六萬多人被中共活摘器官牟取暴利,被稱為「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邪惡」。

中共迫害佛法及佛法修煉人,已是罪惡無邊。期間它一邊迫害善良的民眾,還一邊助長著假惡暴,造成其體制內無度貪腐淫亂,為所欲為,使各類醜惡、犯罪蔓延整個社會,並導致人們普遍道德淪喪;同時也招致了各種天災人禍頻發,以及還有大難的到來。正像人們所說的,人不治天治,天治大亂,必有大難。

二零零二年,貴州平塘縣掌布鄉河谷,驚現藏有「中國共產黨亡」六個大字的巨石,經專家考察非人工所為。其實就是上天判了中共的死刑,以此警示世人做出正確選擇,退出中共,免受其牽連。

二零零四年,一部曠世奇書《九評共產黨》問世,客觀翔實地論述了中共反宇宙反人類反正統反傳統的一切罪惡,揭示了它的邪惡本質和流氓本性,讓世人看清了它的真實面目。《九評》的問世,引發了不可阻擋的三退大潮,即退出中共黨團和少先隊。至二零一五年四月份,在海外大紀元網站聲明三退的人數已超過二億人。現在三退人數每天有十萬左右,而且有持續增長趨勢。

回過頭來看看,當初中共為了迫害法輪功,藉口煉法輪功的人數超過了中共黨員,唯恐法輪功與它爭奪群眾。江澤民還揚言「三個月消滅法輪功」。那麼如今法輪功已弘傳到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修煉者越來越多,並被譽為高德大法,人類的希望;中國大陸又有二億多人退出中共的黨團隊組織。歷來怕自己的政權受到威脅,一觸即跳的中共,而今面對民眾的覺醒,二億人三退,卻束手無策,無可奈何,其暴力、殺戮的手段再也派不上用場了。中共對二億人三退諱莫如深,它所掌控的喉舌媒體也噤若寒蟬,它所豢養的那些在迫害法輪功中慣於惡毒攻擊、顛倒黑白的文字打手們,亦不敢對二億人三退放出片言隻語。這些為了利益出賣良心的人,隨著中共的氣數喪盡,已是無戲可唱。如不及時醒悟,痛改前非,將來的下場都是極其可悲的。

亡共石宣判了中共的死刑,《九評》敲響了中共的喪鐘,三退大潮迅速地解體著中共,直到把它送進墳墓。這就是天意,天在滅中共。

二億人三退,就像插在中共背上的亡命牌,急待結束其罪惡的生命。自古至今哪個暴政、獨裁和迫害佛法者,都無法抗拒上天的懲罰和被歷史淘汰,而中共亦然。

二億人三退令好人振奮,壞人害怕。勸那些對中共還抱有幻想的人,趕快清醒,只有退出中共,以自己的良知選擇正義,才能免做中共的陪葬,走向未來。

當日前一篇文章: 年輕時有病,老了卻身體好了
當日後一篇文章: 憶「四•二五」和平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