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賣掉家產代替百姓交賦稅 福及子孫
文/清潭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劉棨,在康熙三十四年,擔任湖南長沙縣令,以廉明著稱。

康熙三十七年,劉棨升任陝西寧羌知州。關中發生大飢荒,漢南尤其厲害。州裏沒有儲糧,地處群山中,運輸十分艱難。劉棨請求朝廷允許向鄰邑的官倉借貸糧食,與百姓約定:能背負一斗糧食達到本地的,給予三升糧食,不到十天,運輸了三千石糧食。封疆大吏按照他的辦法賑濟其它的縣邑,都稱讚方便。劉棨又奉命賑濟洋縣,他對洋縣的縣令說:「這些糧食是從官倉借貸來的,倘若百姓不能償還,我們兩人應當代百姓支付。」等到了秋天莊稼大豐收,洋縣的百姓互相勉勵,及時歸還借貸的糧食,不需勞煩催促、監督。

康熙四十一年,劉棨因為須為母親服喪而離任。因為要代替百姓交完賦稅,受到拖累不能成行,囑咐弟弟代替他賣掉他的家產。錢還是不夠,他的弟弟賣掉自己的財產來償還、支付。百姓聽說了,爭著交錢相助,劉棨推辭、不接受。

劉棨後來當了江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的大官。

康熙五十五年,康熙皇上詢問九卿大臣,本朝清廉耿介的,可與倫比的,有哪幾個?九卿推薦了四人,劉棨就是其中一個。

劉棨賣掉家產、代替百姓交賦稅,得了善報,子孫為官。劉棨的兒子劉統勛、孫子劉墉、曾孫劉镮之,並稱為當時的名臣。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講的就是劉棨的孫子──劉墉的故事,反映了中共紅朝百姓渴求清官而不得、只能在電視劇裏幻想的現實。

(《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列傳二百六十三循吏一》)


當日前一篇文章: 有多少昔日的同修需要我們去叫醒?
當日後一篇文章: 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大陸綜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