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六月十六日】 婆媳關係中修「忍」 原來很融洽的婆媳關係忽然變得緊張起來,弄得我不知所措。無論我怎麼做,是為她好而做,情況就是不見改善,太難受了。心想我不是一般人,不能去跟她理論,那麼我就「忍」吧。表面上「忍」了,心裏卻翻江倒海:「為甚麼這樣對我呀?」在無人處,時不時的用眼淚沖刷委屈。每天也學法,可就是不找自己。 一天兒子說:「不知道你忍啥。」這是師父用兒子的嘴點我。是呀,我忍啥呢?我真的「忍」了麼?牢騷滿腹,一肚子委屈。師父說:「氣恨、委屈、含淚而忍是常人執著於顧慮心之忍,根本就不產生氣恨,不覺委屈才是修煉者之忍。」[1]我表面不說,心裏犯嘀咕,這是在常人中養成的不好的習慣。師父說:「當然我們可以善意的去解釋,把事情說清楚都沒有關係,可是你太執著了也不行。」[2]我自己把不說話當成「忍」了。 本來女人生孩子這件大事,媳婦可能希望自己的母親在身邊,她才隨便些更舒服些。這個基本常識在我強烈執著自己能幹的前提下,卻渾然不知,根本沒有考慮媳婦的想法。還自認為是證實大法,因為是修煉了才身體好,才有精力照顧她。可是基點是從我出發,證實的是自己,而不是設身處地的完全替她著想,結果是自己的能幹沒有解決媳婦的心理需求,給她帶來了痛苦。 認識到了,我當著親家母的面表示了由於我考慮不周給孩子帶來的苦惱深表歉意。悟到自己的問題,關係自然就融洽了。 後來和母親的關係上表現的更強烈了。修煉前,我是吃一點好吃的都想給母親。甚麼都惦記著她。由於母親不支持我修煉,對我的行為稍有指責,我就反感,她說話我也不愛聽。表面上還得裝,因為她是母親,我得「忍」。可是內心總在問:「為甚麼這樣難受?總有要爆發而壓不住的感覺?」後來真抑制不住了,不讓碰,一說就炸,完了就後悔,事情來時還控制不住,不顧忌的大聲發洩,這已經是魔性大爆發了,很苦惱。在法中我知道可能我欠的太多,那就還吧。師父說:「我經常講遇到甚麼問題都要想自己,哪怕這個問題與你沒關係,你看到了你都要想一想自己,我說在前進路上沒有能擋住你的。」[3] 終於有一天我認真的找了一下自己,發現在母親的問題上我有那麼多人心:怨恨心、爭鬥心、瞧不起人的心、不願讓人說的心、願意聽好聽的心、以自己觀念去要求別人的心、煩人的心、抱怨心,妒嫉心、求名的心、利益心,再加上親情攪合在一起,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現在看來,在這種親情關係的掩蓋下,我無所顧忌的表演,把執著暴露的無遺,很多時候的不痛快和心情的波瀾起伏,原來出自我的執著心,當我正視它們的時候,也就是它們解體的時候了。是師父幫我把它們摘掉了。我體驗到此時的快樂和舒暢,這可能就是沒有執著心帶來的吧。感謝母親對我的幫助,謝謝她老人家。 修煉太好了!這其中我還體會到,顧慮心和怕心也可以達到表面的「忍」,但不可維持,這是人心狡猾的表現,是為私的;而修煉者的「忍」是真的觸及到切身利益和切身感受時能做到不為之所動,是為他的。忍不是強忍,不需要克制,是自然做到的,別人看來我忍了,其實對自己而言是對問題的一種認識程度的表現,也就是一種境界的體現吧。如果真的達到一個修煉者應有的狀態,名利情全放下的時候還有「忍」的問題了嗎?當我寫到這,我想到師父要求我們「修成無私無我,先他後我的正覺」[4],那該是多麼無比洪大、慈悲、包容一切呀,就我目前的層次還無法想像。我要成為那樣的人。 發現「自我」 一個老年同修想讓我到她家去,我還有其它事就沒去,她告訴了我她家的位置,我認為很清楚了,並說有機會就去。一天在菜市場看到她,簡言幾句就分開了。當我到另一攤位一回頭,她還在我身旁,那眼神好像讓我到她家去,我跟她說我還有別的事就又分手了。過後同修那期待的目光不時出現在我腦中,我決定去她家。我選定一個在她家學法的日子,認為差不多學完的時間,我去了。到了我認為的地方,門敲不開,又敲一家,一個男聲告訴不是。我就在外面等,因為學完法會有同修出來,我確信方位應該對。一直等了近一個小時,那是冬天,我凍得夠嗆,總不能這樣等下去,回走吧。我沒有心思坐車,邊走邊想,人家讓去時就執著自己要辦的事、自己的安排而不去,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知道了她家的住處,結果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又挨著凍,這不是自己的「自以為是」帶來的嗎?這不就是「自我」的表現嗎? 今天我抓著它了。這個「自我」就是要在人中表現很強,願意聽好聽的,表現的怎麼能幹,怎麼行;在關鍵時刻,「自我」又保護起來,怕受到傷害,為了不受到傷害,不受到指責,「他會掩蓋,而且他會用掩蓋來掩蓋那個心。」[3]找到這,原以為自己私心不多,是「自我」感覺良好哇,其實很多人心都源於這個我,這個私。晚上做夢我推著兩個漂亮的小包裝箱放在靠牆邊架子上一個合適的地方,心裏還想這樣看不出來。現在悟到是把「私」和「我」包裝起來隱藏起來了,掩蓋的很深,保護的也很好,不去碰它,把它當成了真我,很多時候不能按師父說的去做,美其名曰「順其自然」而不能在法中精進。我要去掉一切人心執著,堅定走師父安排的路,返本歸真,跟師父回家。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何為忍〉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3] 李洪志師父著作:《長春輔導員法會講法》 [4]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佛性無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