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四日】連續四年我都有幸親眼看到神韻演出。今年第一次看到神韻是在新唐人電視裏,當時看到的時候嚇了一跳,感覺和前三年有一個地方不太一樣,就是色彩的運用,舞蹈演員衣服的顏色和背景的色彩更相近,比如演員的衣服是鮮豔的橘紅色的,背景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是秋天的草原,也是橘紅色的色調,但是比較暗;背景是粉紅色的花海和綠色的樹,演員服裝上也有很多粉紅色和綠色等等。 我在大學學建築的時候,也學過繪畫,也有色彩搭配對比之類的內容。我剛一看到舞蹈和背景色彩,以前的一個觀念馬上就跳出來了:「這樣的背景太搶眼了,前景和背景的對比太小,背景搶了演員的風頭了。應該前面的顏色和後面背景的顏色形成一個對比,才能突出前面的。」這個念頭一出來,我又想到,神韻是最正的,而我的這些觀念都來自於常人的知識,現在常人社會很多東西都是不純正的,我的觀念和神韻相抵觸了,那肯定是我的觀念不對啊。 後來有幸又一次親眼看到神韻,才親身體會到,這樣的色彩搭配是多麼的賞心悅目。燈光打在舞蹈演員身上,背景的燈光是比較暗的,這樣,色彩鮮豔的背景一點兒都不會過多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恰恰相反,正因為背景和服裝上有相似或著相同的顏色,所以這些舞蹈演員都好像是從畫裏走出來的,媒體報導中看,很多觀眾都提到,服裝和背景天幕非常協調一致,像一個整體一樣。還有人說,看出了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 四年前第一次看神韻的時候,我就被她絢麗的色彩所震撼,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德國,人們服裝的色彩非常單調,比如在冬天,在地鐵裏放眼望去,幾乎都是黑色和灰色,即使在春天,夏天,服裝的色彩也是素色為主。很多人認為這樣才有品位。 我在國內上大學學建築的時候,建築系的學生也追求「酷」,很多人就以黑色為「酷」,牆上的裝飾也找甚麼竹蓆枯草之類的,好像是一種「凋零的美」、「古樸」。出去寫生畫寺廟,專門找那些沒有維修過的古廟,雕樑畫棟上很多地方都褪色了,這樣才覺得「有味道」。那些維修過的,色彩非常絢爛的寺廟從來都沒有人去畫,認為「俗氣」。 後來修煉了,我發現,當我心裏陰暗的東西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對服裝的眼光也不一樣了,買衣服的時候,我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色彩亮麗的衣服上,我櫃子裏的衣服,黑色、灰色的也越來越少。 但是這麼多年的觀念並沒有完全清除,在遇到神韻演出的時候,我才真正明確地意識到我對色彩有這樣的觀念,以及這些觀念是如何來的。 我想到唐代,唐代服裝的色彩很豐富,當一種文化走到巔峰,非常有生命力的時候,一切都給人以愉悅的感覺,色彩純而豐富。而文化走向敗落的時候,就非常悲情,色彩也給人敗落的感覺,比如現在中國大陸的文化,其實歐洲的文化也是如此,也是走到了盡頭,很多藝術作品的色調都是很黯淡的。 神韻演出正在把文化──不只是中國文化,而且是世界文化──恢復到最純淨、最美好的狀態,而神韻演出中的絢麗的色彩,正是這種最純淨文化的外在表現,沒有絲毫的陰暗,全是光明的。當我一次一次看到神韻的時候,我覺得我也一次一次地被大法淨化。人的觀念放下的越多,就越能看到神韻的美好和神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