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二零零九年八月六日】寫下這個題目,心中似有很多感慨,因為這些年我確實看到一些同修在“同修老闆”單位打工中所發生的一些矛盾和整體提高還不夠的一些事情。想寫出來一點感想與同修交流。 可以說,任何一個同修老闆都希望同修做自己單位的員工。一方面是同修幹活踏實,讓人放心;另一方面還可以形成一個互相交流和促進的環境。這個環境在救度眾生和整體提高上很關鍵。然而,我卻發現,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同修一到“同修老闆”單位後,矛盾馬上就來了,而且有的越來越尖銳。最後有許多打工的同修就離開了,雙方心裏都感到彆扭和沉痛。這裏的關鍵問題是,雙方都盯著對方的缺點而不是無條件的向內找,把工作當成是一個修煉環境來對待。通過真心透徹的交流整體提高上來。做不好時,有的還真不如常人,甚至在常人中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有一個同修,在一個“同修老闆”企業打工,老闆十分重視他。到單位不久,他踏實能幹和主動加班加點幹工作的精神就得到企業所有員工的一致好評,很快他被任命為一個部門的經理。可是,該同修對“同修老闆”的一些管理模式和企業內部一些事情很看不慣,經常給老闆提意見。每次提意見時,老闆都認真的聽著並仔細去衡量。老闆認為:同修(員工)的心是好的,而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並不是那麼回事。企業就像行駛在“商海大道”上的一輛車,哪裏該快,哪裏該慢,老闆心裏都有把握的尺度。儘管“同修老闆”對“同修員工”提出的意見(有時甚至是很激烈)能認真對待,但並不一定全部採納(有時甚至一點不採納)。這時“同修員工”很不滿:“我這是為老闆好啊?為企業好啊?你怎麼就不採用呢?” 同修員工由於同修老闆幾次沒有採納自己的意見,於是提出辭職。其間,雖然同修老闆和同修員工也交流過幾次,但彼此的“理由”都十分強。同修老闆如果採用同修員工的建議,將打亂整個企業的布局。同修員工好的“建議”只是站在局部上的考慮,而企業整體發展思路和各方面的打算同修並不清楚。從這一點上講,同修員工缺少的是對同修老闆的理解,沒有站在整體上看問題,提“意見”時又過份的強調“自我”。你不用我的“建議”我就走,這使同修老闆心裏很難過。他說:“真難哪!同修(員工)的工作那真是沒說的,可是較起勁來,還真不如一個常人。常人員工敢對我這樣嗎?” 這裏的關鍵問題是:“同修員工”把“同修老闆”當成了“娘家人”,甚至把自己也當成了“老闆”,說話不分裏外,甚至不顧在常人員工中的影響,過份的強調自己、表現自己,而不是站在老闆的角度上,用平和的心態提出自己的建議。其實,你的建議就一定好嗎?老闆就是老闆,管理自己的企業。當我們過份強調自己時,背後一定有一個遙遠而強大的“自我”坐在那裏。我們修煉要“修心”(看看在問題當中我們哪些人心暴露出來了去掉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失去了同修在一起的意義,最起碼在向內找這一點上還不成熟。 還有一個同修,在一個“同修老闆”公司打工。而老闆的“能力”並不強,而同修的“能力”倒比老闆強。公司員工時常私下議論老闆在管理上的漏洞或說話辦事上的毛病。按說,這正是同修幫助“同修老闆”圓容工作和個人提高的好環境。然而,同修不但沒有默默的去補充和圓容,反而還和常人員工一起背後議論老闆。幾次之後,老闆發現了這個問題,心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交流又難以達到共識。最後在公司大會上對該同修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評。該同修覺的很沒“面子”,不久便辭職。 其實,當老闆還是做員工,只不過是“德”的多少或歷史的安排,你看他啥也不是,可他卻能當“老闆”,可你只能當員工。這個環境正是去自己人心的好機會。人心不去,你就是辭職到哪裏去都得面對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同修老闆,聽說某同修沒工作,他很熱情的招到本單位。可是來了後發現,該同修在很多方面與自己格格不入。比如:在講真相上,老闆認為應該平和而穩,要注意安全,不要讓邪惡破壞了環境。而同修則認為:講真相救世人要大刀闊斧,要敢講敢退,只要是上門的客戶都是有緣人,不能失去救度機會。結果,雙方出現了分歧和爭論。在爭論期間,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的結果還是一個:同修辭職了。 我覺的,大法弟子不論幹甚麼,其基點都是為了救度眾生。怎樣去救度?首先應該互相商量好:是一人講大家發正念?還是大家互相補充講而少數人發正念?一定要站在整體上去配合,這樣救度眾生的力量才大。一個修煉人,能不能放下自我配合整體,這個問題十分關鍵!任何人做不到都不可能圓滿。 我認為,同修和“同修老闆”首先在管理上應該維護常人這一層的法。不是認為你是同修了,就可以替老闆“當家做主”或是“指指點點”。雙方應該用“真心”交流。作為老闆而言當然不會對同修有“架子”,也應該尊重同修的建議和心裏感受。而同修也不要很不成熟的隨意提出“辭職”。要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開闢一個良好的工作和救度眾生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