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倡導經世濟民的儒家學說,一生以弘揚道德仁政為己任,歷盡坎坷卻矢志不渝。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與對百姓的關心,都深深的感染著他的學生和後人。以下為孔子指導學生做正人君子的幾個故事。 君子以劍自衛乎 子路開始向孔子求學時,身著戎裝、全副武裝的來拜見老師孔子,見到老師後,拔起劍就舞了起來,問:“老師,古時的君子,也是用劍來自衛的吧?” 孔子答道:“古時的君子,以忠義為人生追求的目標,用仁愛作為自己的護衛,不出房間卻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有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安定他們。這樣,又何須持劍使用武力呢?” 子路聽了非常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聽到這樣的話,我願從今以後,至誠恭敬的向您求教!” 孔子在子路求學伊始就種下了“仁”的種子,可謂慎於始。子路後來一直追隨孔子,思想境界也在一直不斷提升。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