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二月六日】顏回將西行時,問孔子如何立身處世,孔子告訴他:“恭敬忠信而已矣。”並告訴他“恭”可以讓人遠離禍患,“敬”則可以令人喜歡。 成回跟從子路求學三年,一直都非常恭敬,子路問他這是為甚麼,成回說:“我聽說做人應像飛鳥一樣,上怕鷹鹯,下怕羅網。現在的人做好事的少,進讒言的多,自己沒有死,怎麼知道有沒有禍罪呢?我已經七十歲了,常常害怕自己德行節操方面有缺失,我是以恭敬持身等待天命啊!”子路向他行禮說:“你真是位君子啊!”現在成氏宗祠中的堂號“永敬堂”,就是來源於此。 魯國有一個人叫機泛,以恭謹出名,七十高齡了,仍舊恭謹有加。魯君問他:“你年紀已經很大了,難道不可以不必這麼恭謹嗎?” 機泛回答說:“君子注重恭謹才能成就聲名,小人注重恭謹才能避免刑罰。坐在這裏非常舒適,尚且要防止跌倒;吃著這些美味,尚且要防止噎到。現在像我這樣所謂幸運的人,未必就是幸運。鴻鵠一飛沖天,難道不高嗎?可是用短箭就可以將它打下來;虎豹雖然兇猛,但人卻可以吃它的肉,坐它的皮。現在讚美他人的人少,毀謗他人的人多,我已經七十歲了,常常害怕災禍降臨到我身上,怎麼能不恭謹呢? 待人恭敬是一種禮貌、修養、和對人的一種尊重,從而也會得到他人對自己尊重,而且可以避免與人結怨;遇事恭敬謹慎,可以避免唐突冒失和馬虎鑄成大錯,的確是避免禍患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