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2006年3月19日】先說一個古代故事。作為一國之君的韓昭侯,平時說話不大注意,往往在無意間將一些重大的機密事情洩露了出去,使得大臣們周密的計劃不能實施。大家對此很傷腦筋,卻又不好直言告訴韓昭侯。 有一位叫堂豁公的聰明人,自告奮勇到韓昭侯那裏去,對韓昭侯說:「假如這裏有一隻玉做的酒器,價值千金,它的中間是空的,沒有底,它能盛水嗎?」韓昭侯說:「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說:「有一隻瓦罐子,很不值錢,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嗎?」韓昭侯說:「可以。」 於是,堂豁公因勢利導,接著說:「這就是了。一個瓦罐子,雖然值不了幾文錢,非常卑賤,但因為它不漏,卻可以用來裝酒;而一個玉做的酒器,儘管它十分貴重,但由於它空而無底,因此連水都不能裝,更不用說人們會將可口的飲料倒進裏面去了。人也是一樣,作為一個地位至尊、舉止至重的國君,如果經常洩露臣下商討有關國家的機密的話,那麼他就好像一件沒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幹的人,如果他的機密總是被洩露出去了,那他的計劃就無法實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幹和謀略了。」 一番話說得韓昭侯恍然大悟,他連連點頭說道:「你的話真對,你的話真對。」從此以後,凡是要採取重要措施,大臣們在一起密謀策劃的計劃、方案,韓昭侯都小心對待,慎之又慎,連晚上睡覺都是獨自一人,因為他擔心自己在熟睡中說夢話時把計劃和策略洩露給別人聽見,以至於誤了國家大事。 現在順便來說說大法弟子的修口。 「修口」這個問題在每期的明慧週刊上都有這類文章,可是我們有的同修就是不重視,看了這類文章也只當說的是別人,自己還是不該說的照樣說,在好奇心、顯示心的支配下,根本不注重修口。有的同修和他一談心裏就過不去,說的一些都是證實自己如何的好,你好,你在其它方面做的都很好,我們都知道,你不說我們也都知道。可我今天說的是修口,我想同修你要往心裏去一去,作為一個正法的大法弟子應不應該把口修好?如果你要選個容器裝東西,你是選沒底的玉器呢、還是選實實在在能裝得住東西的瓦罐呢? 現在我就把不修口這件事的後果和你說一說,你聽一聽,你把你知道做資料的同修的事在同修之間傳、傳,傳到了他的家裏去了,他家的人為他擔心打電話找他;傳到他朋友那裏去了,他朋友到處找他;傳到了他的家鄉去了,整個村子都知道了,都在打聽他。他整天為這事而煩惱,最後他離開了資料點,把那麼多的工作壓力推給了其他的同修。有的同修一看到這事,就想這事與我無關,我是和誰誰說的,不可能傳的那麼遠,而不是向內找。造成這麼大的事,我想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應該看看自己、把口修一修。 這件事的出現是我們地區整體的事,我們每個同修是不是都要想一下自己,把自己當作一個修煉人,放到其中悟一悟,那麼我們做資料的同修本身修口是不是做的也不好,也應該找一找自己,寫的人是不是也應找一找自己,出了問題我們都找自己,我們都要想自己哪裏做的不好,下次做好,今天把這件事說出來不是要找誰的責任,而是為了更好的做好我們地區的師父教我們做的三件事,走好神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