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傳統文化】安逸勝毒酒
文/清言
【明慧網2006年2月3日】陶侃,字士行,溪族,原籍東晉鄱陽郡(今江西波陽縣東北)人,東晉名臣。

陶侃立有戰功,曾任荊州刺史。有人因妒忌而說壞話陷害他,陶侃被降職調往偏僻的廣州地區。

陶侃在廣州無事可做,非常清閒,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放縱自己貪圖安逸享受。而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甓」)從書房裏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再把磚搬回屋內。人們很奇怪,便問他原因。

陶侃回答說:「我致力於收復中原,如果過於安逸閒散致使意志消沉,恐怕將來不能成就大事。」

陶侃後來回到荊州,荊州百姓高興地互相慶賀。在荊州他儘管公務繁忙,可仍然堅持搬磚,以此磨練自己意志,後人稱其為「運甓翁」。

陶侃經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他尚且珍惜每寸光陰,至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應該更加要珍惜每一分光陰,怎能去放縱遊樂,醉生夢死呢?」現在長沙開福區有個「惜陰裏」,據說就是由陶侃這句珍惜光陰的名言而得名。

忍辱負重、不圖安逸、意志堅韌的陶侃後來被提升為征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都督八州軍事,封爵長沙郡公,聲名顯赫。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曾經進諫齊桓公說:「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古人視貪圖安逸比毒酒更害人,因為它會吞噬人們的意志。古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吧!

《漢書》中也說:「古人把貪圖安逸視為毒酒,把喪失道德而富貴稱之為不幸。漢朝興起,直到孝平帝,諸侯王數以百計,大多驕橫荒淫喪失道德。為甚麼這樣呢?沉溺在放縱恣肆的環境中,他們所處的地位導致他們如此。」這真是後人應該引以為鑑的。

當日前一篇文章: 127人發表聲明──聲明強化洗腦作廢
當日後一篇文章: 【傳統文化】忠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