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大法明慧網

首頁
按欄目瀏覽
按日瀏覽
【傳統文化】行善施濟 不求虛名
【明慧網2006年1月22日】明朝崇禎年間,常熟進士蔣畹仙,偶然住在崑山的同學周明遠家。這一年大飢荒,夫妻父子都不能相顧。當時有一個姓郭的人,他想要賣掉自己的妻子,因為看到手中抱著的孩子而遲疑不決,但最後還是狠狠心說:「只能各自逃生了!」就把孩子拋棄在大路旁。

蔣畹仙看到這個情景,惻隱之心油然而起,說:「怎麼能因為吃飯的緣故,一下子就一家離散呢!」問郭需要多少錢,他回答說:「一萬五千文。」蔣畹仙立即拿出袋子裏的錢,只有一萬文,便又向周明遠借錢,以湊足數目。周明遠說:「世間的善事要大家一起做,你不以自己單獨做君子而感到羞恥嗎?」於是也捐出五千文。這樣姓郭的人就不用賣妻子了,兒子也保全了。

後來姓郭的人有了一些家業,就帶著兒子去拜謝蔣畹仙,蔣畹仙不准他們上前,並且不願意再提起這件事。

人們說「為善最樂」,意思就是行善是最大的樂事。行善既然樂人樂己,大家何樂而不為呢?像蔣畹仙這樣一心行善施濟,卻不求虛名,這才是真正的善者風範。

當日前一篇文章: 明慧評論(7)風雨中走過2005
當日後一篇文章: 2合1小冊子:九評共產黨(A4和B5版,11.5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