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2005年9月2日】一日,老聃(老子)同其弟子陽子居一同前往沛(今江蘇沛縣)。行至難水,二人乘船而渡。老聃牽牛而先登,陽子居引馬而後上。老聃慈容笑貌。與同渡乘客談笑融融;陽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見之施之以座,船主見之奉茶獻巾。 難水過,二人騎牲繼續前行。老聃嘆道:“剛才觀你神態,昂首挺胸,傲視旁人,唯己獨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 陽子居面帶愧色,懇言道:“弟子習慣成自然,一定改之!” 老聃道“君子與人處,若冰釋於水,與人共事,如童僕謙下;潔白無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豐厚而似鄙俗平常”。 陽子居聽後,一改原來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驕亦不媚。 老子讚曰:“小子稍有進!人者,生於父母之身,立於天地之間,自然之物也。貴己賤物則背自然,貴人賤己則違本性,等物齊觀,物我一體,順勢而行,借勢而止,言行不自然,則合於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