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2005年9月15日】 ●行己莫如恭,自責莫如厚。——唐﹒李翱《答朱載言書》 為人處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嚴格。 ●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即使是最愚蠢的人,在指責別人的時候就會顯得明智;即使是聰明的人,在原諒自己的時候就會顯得糊塗。 ●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稱讚別人的優點,責備自己的過失;學習別人的長處,察知自己的短處。 ●平生只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己量?——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一輩子只會計較別人的缺點,為甚麼不回頭看看自己有甚麼缺點呢? ●樂言己之長者不知己,樂言人之短者不知人。——明﹒劉基《鬱離子﹒自瞽自聵》 喜歡講自己長處的人其實是不了解自己,喜歡講別人短處的人其實是不了解別人。 ●恩若己出,怨將歸誰。——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別人得到的恩惠都像自己給予的,那麼別人的怨恨該歸罪於誰人? ●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文子﹒上德》 埋怨別人不如責備自己,求別人不如求自己。 ●無求方覺人情厚,克己始知世路寬。——清﹒陳介祺《聯句》 人沒有過多慾望時自然會覺得世上充滿人情味;能夠克制自己時就感到人生道路很寬廣。 |